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异常火热,大有代替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势头。一时间各个行业的人都纷纷涌入,而人们为了快速搞清楚行业的特性,往往不会走的太深,大多是找一个可参考的领域,在已经发生过的市场变革中截取一段,作为对新的行业的比对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拿来跟新能源行业做参考最多的,就是刚刚过去的一波智能手机浪潮。在这个比对过程中,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替代的故事,也逐渐成为了智能汽车行业中的主流叙事,在这个叙事中,传统车企成了诺基亚,而新能源企业则具备称为苹果的潜质。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衡量即将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像刻舟求剑或守株待兔,但面对不可预测的未知,除了少数天才的先知之外,留给大多数人可以用作判断的,也只能是历史的经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只要探索的稍微深入一点,就会发现,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差异大到如果用智能手机的历史来类比智能汽车的话,就像是用星座来衡量人的性格一样。即便是偶尔预测正确,也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相似性,而是作为商业社会,或者作为消费产品它们所具备的普遍特性。

当然,人们不会蠢到说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是一样的,大多数人都是将智能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和智能手机替代传统功能手机这两个过程进行比对,认为其中具有很大的产品升级、市场发展以及最终结局的相似性。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其二者都是打着智能的旗号,对不智能进行淘汰的话,那么这个比对的过程就非常之草率。就算是可以这样比,虽然在中文环境中都叫做智能,但智能手机的英文被称为smart phone,而智能汽车被称intelligent vehicles,很显然,从期待的角度来说,智能手机不过是聪明一点,而智能汽车才被寄予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如果通过命名来否定二者的相似性,就如同肯定二者的共同点一样的草率。让二者发展完全不同的核心,是在于产品本质的变化。

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往往要考察其历史进程。但我们也不用推到过于遥远的历史长河里,比如分析智能手机就要考察鸡毛信,分析智能汽车要考察游牧民族,但至少要锚定几个关键的节点,用一种更全面的方式去寻找变化之中的动力以及动力背后的本源。

将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以功能机作为轴心,向前和向后扩展开,能看到“寻呼机——功能手机——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发展进路。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通讯工具的视角,去考察这三者的差异,并寻找到发展的关键。

寻呼机作为通讯工具,是异步的,即通讯双方无法同时开展沟通,在此基础上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即在一个时间段内,信息是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以及沟通的方式是有中介进行转述的点对点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功能手机的时代,通讯的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从以前的异步增加了同步功能,不再需要中介进行转述,端对端的沟通在一个时间段内也可以做到双向信息的流动。

而智能手机带来的革命,不仅仅是在原有的通讯效率上的升级,在原有的同步信息基础上,还加入了智能应用这种可以承载同步和异步的能力,同时将端对端的单点沟通升级为点到面的多维沟通。原有的手机只能是跟一个进行同步或异步(电话或短信)的沟通,而智能手机真正的革命就在于将人从点对点的沟通升级到了一个人可以跟全世界进行沟通。

这样一来,智能手机在交互的信息量上有了指数级的增长,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又保证了信息通讯的效率,量加上效率,就给予人更大的信息自由度。同时也构建了智能手机的商业模态,由终端(手机)、内容(应用)和通路(网络)构成。

更巧的是,智能手机商业组成中的这三个部分,都以摩尔定律为基础,也就是三者的发展速度几乎可保持协调一致,由此确保了整个行业不会因为某一个领域的短板而拖后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汽车领域,还是将坐标放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上,向前向后延伸,可以清晰可见的一个“马车——传统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路径。

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时代虽然已经在大多发达地区落幕,但其特点不难想象。从能源形式上看,使用的是生物能源,靠马力来推动,如果想要提升马力,在物种本身上做文章是不可能了,只能靠并联的方式增加马的数量,以及提升后面“车”的一些机械性能。

而传统汽车则是将生物能源的压缩物——化石能源作为驱动,靠发动机推动四个轮子。由于发动机的差异性要远远高于不同马之间力量的差距,经过漫长的百年发展,传统汽车行业变成了一个驱动力差异为核心差异的竞争领域。不同缸数、不同排量的发动机,是区别传统汽车特点的关键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到智能汽车时代,化石能源被替代为电的存储和释放,传统发动机也转换为电机,同时由于具备了电的储存,车内设备,具有了更大的智能化的潜力,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可怜的电瓶储能,智能汽车具备了可以驱动更大算力硬件的能力。

到这里,看起来似乎这两个领域的三个阶段对应的不是很工整么,但如果仔细的回顾,就会发现,智能手机的出现是真正的改变了行业的规则,特别是在应用方面,点对点的沟通到点对面的沟通,不仅仅是一次升级,而是彻底的捅破了行业的天花板。看看如今智能手机的个人使用时间就知道,点对点通讯的时间占比一定是低的,智能手机也从通讯设备转变为一个信息的终端。

而到智能汽车领域,虽然集成的技术要比手机的smart更智慧,但智能汽车并没有改变汽车的本质,也就是从地面上的A点到B点。在汽车实现出行目的的过程中,有两点关键的因素,那就是“速度”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速度上,智能汽车并不会在总体上比传统汽车更快,其提升并没有带来汽车代替马车时的显著升级(话说虽然汽车在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马车快,但其相交的地方是马车的速度上限和汽车的速度下线,但可以预见的是,智能汽车并不会在行驶速度上有本质的提升)。

而且在现代社会当中,制约汽车通行速度的往往不是车辆的性能,而是通道的能力,也就是像网络之于智能手机一般,道路之于智能汽车决定了车辆通行的效率。所以智能汽车在总体上受制于道路因素,并不会显著改善通行速度,只可能在局部,比如通过大数据,选择更加快速的道路来进行一些微小的改善。

所以智能汽车的改变更多来自于体验层面,也就是产品、服务和品牌层面的改进。所以相较于智能手机本质的变革,智能汽车并没有改变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这个本质,也并没有在这个本质上带来显著的效率上的提升。

从长远来看,不像智能手机的终端、内容和网络都可以遵循摩尔定律协同快速发展一般,智能汽车的行业要素上,道路因素是受制于公共政策,作为终端的汽车产品,在其主要的性能——行驶上,遵循的是典型的物理定律(摩擦),而不是摩尔定律,即便是可以通过软件来不停迭代,但水桶效应必然在一定规模之后显现出来,物理世界的法则,无法通过软件来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进一步说,智能汽车的通行效率,始终受制于物理的线性法则,其带来的全新改变,都是集中在使用者的体验层面。与智能手机革命性的功能换代对比,智能汽车也仅仅是体验上的升级,基于这种本质的差异,二者在发展的阶段中,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或者说,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在发展节奏上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它们同作为人造消费品,在发展阶段上的恰好相似。由此一来,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这个确定无疑的判断,也比较难在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冲击中落实(除非是政策性因素,而不是完全市场的因素)。毕竟在车辆的主要功能上,二者的差异并没有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那么大,虽然智能汽车的在体验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其智能背后隐藏的伦理或法律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