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末年,政治败坏、贪污严重再加上连年的天灾,民间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起兵谋反。一时间,整个国家便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诸多的起义军中以徐寿辉所率领的红巾军最为势大。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51年10月徐寿辉在蕲水建立了天完政权,然而在政权刚刚建立的第9年,徐寿辉却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手下陈友谅之手。

临死前,徐寿辉还请求陈友谅绕过他,但后者却没有答应。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红巾军与徐寿辉

想要了解清楚这场离奇的事情,一切还得从红巾军起义说起!公元1351年中原地区突然遭遇大雨。连着数十天的大雨使得黄河河岸不断涨高。

毫不意外中原大地又一次开始泛滥成灾,为了治水元朝政府紧急召集了数万民众进行河堤的修复工作,但却没有改善老百姓困苦的局面。

也正是在这次的修筑河堤之时,韩山童以白莲教为纽带喊出了那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号,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全国武装反抗元朝统治的火焰。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名为徐寿辉的将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同年8月,受到红巾军思想影响的徐寿辉,在大别山上的多云山庄举行了聚义仪式。

他手下的数万名起义军开始进攻罗田县县城,数日之后罗田县被打了下来,自此徐寿辉所率领的红巾军也有了一个像样的大本营。

无比辉煌的大元王朝行将就木,徐寿辉的势力却蒸蒸日上,无数百姓纷纷选择加入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只有数万人的徐寿辉队伍,一下子就变成了聚拢了数十万人的庞大队伍。按理说,起义军队伍壮大了无论怎么看都是件好事,既然是要武力推翻大元政权,必定是实力越强越能够成事。

奈何,徐寿辉却并不是一个有能力统帅这么庞大队伍的帅才,红巾军虽然队伍看似庞大,但内部其实却是各自为政,正是因为这样的内部结构,最终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叛乱。

当时在徐寿辉的队伍之中,有一位名为倪文俊的将领,此人虽然只是渔民出身,在起义之前并没有受到过教育,但是却有着非常出众的军事才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徐寿辉之能够从一个布衣出身的老百姓,最终建立天完政权并且称帝为王,倪文俊的功劳是最大的。天完政权建立时,倪文俊也被册封为丞相,地位仅次于徐寿辉。

政权建立之后,倪文俊统领着天完政权的军队四处征伐,沔阳、武昌以及襄阳皆被占领。眼看着天完政权一步步的壮大,元朝的统治者们便再也坐不住了。

既然武力征讨不能打败倪文俊就招安吧,无数的金银珠宝和美女便被送到了倪文俊的府中,元朝派来谈判的官员以湖广行省平章的职位打动了倪文俊。

糊涂至极的皇帝

公元1357年9月,倪文俊借着述职的机会带领着数千兵士来到了都城,由于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倪文俊将谋反之事看的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他以为凭借着自己在军中的声望,想要取代徐寿辉是轻而易举之事,但事情的走向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刚到都城后不久,徐寿辉便命人将倪文俊的兵士全部扣押。

事情到了这一步,即便真是傻子也看出来了,倪文俊谋反的事一定提前走漏了风声。原来,大元朝廷这所谓的策反,其实是一石二鸟之计。

大势已去的倪文俊连夜逃出了都城,误打误撞之下逃窜到了黄州。黄州属于陈友谅的地方,而陈友谅则算是倪文俊一手带出来的将领,后者之所以选择逃窜到这里,也希望可以借助陈友谅的部队东山再起。

起初,事情也确实如倪文俊预料的那般,一来到黄州他便受到了陈友谅的热情款待。酒席宴间,陈友谅更是痛哭流涕地对倪文君表示道:“

徐寿辉哪里有什么资格做皇帝,位置本来就应该是倪大将军的,现在将军要拿回自己的位置,属下一定鼎力相助。”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倪文俊的内心自然对陈友谅是一万个满意,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位他最得意的门生,却在酒席宴后突然将屠刀举到了他的头顶。

甚至于倪文俊的项上人头还被当作礼物送到了徐寿辉的皇宫之中,有了如此功绩做敲门砖,陈友谅便成功的由当初一个小将领变成了匡扶社稷的第一功臣。

为了表彰陈友谅的功绩,徐寿辉将他封为丞相总领全国兵务,不得不说徐寿辉是真的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倪文俊造反一事他并没有真的吸取教训。

如果朝廷的权力都被徐寿辉牢牢地握在手中,倪文俊又有什么能力胆敢谋反呢,现如今他又把权力给了陈友谅,这种不智之举最终也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在新一任天完丞相陈友谅的带领下,天完的军队所向披靡,数年时间里便占领了安庆、龙兴、瑞州等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领土俨然已经变成了天完皇朝的疆域。

抛开个人的道德水准不谈,单单就说带兵作战能力,陈友谅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鲜有敌手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甚至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在军中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将士们只知陈大将军而不知天完皇帝徐寿辉。公元1360年,徐寿辉不顾群臣的反对坚持要将都城迁到龙兴,在这些反对者之中便有陈友谅的身影。

陈友谅造反,徐寿辉落幕

或许在徐寿辉看来,现在的天完政权较于自己刚刚建立之时,疆域、实力已经拓展了数百倍之多,将都城迁到更加富庶的龙兴乃是顺利成章的事,而且自己才是皇帝,大臣们无权反对。

不过,此事在陈友谅看来就变了一个味道,自他担任丞相以来,整个天完政权的权力被其牢牢地握在了手中,天完朝早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今,傀儡皇帝徐寿辉却全然不顾自己的反对想要迁都,这是不能忍受的。当徐寿辉迁都的队伍来到陈友谅的驻地江州时,陈友谅命人埋伏在了城外,等到徐寿辉的队伍进入江州城内,他立即紧闭大门。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江州城的城防大门被关上之后,徐寿辉脸色大变。无数的将士将他团团围住,徐寿辉不顾自己皇帝的颜面,直接跪倒在地大哭道:

“陈爱卿,你这是何意啊?你想要什么,朕都能给你。实在不行以后就你来做皇帝。”事情都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有退一步的余地。

陈友谅冷哼道:“这一切都是天命安排,皇帝你活不过今天了。”话音刚落,陈友谅便拿着手边的铁锹朝着徐寿辉的脑袋砸去,一声闷响徐寿辉便应声倒地。

自此之后,天完政权便彻底落入了陈友谅之手,为了区别于前朝陈友谅还将天完正式改名为“大汉”陈友谅还将自己的年号定为了“大义”。

回看他的整个发家史,陈友谅完全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嘴脸,年号为大义实在是极大讽刺。俗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丧尽天良的事做得太多,陈友谅最终死在一支箭下。

徐寿辉死后,陈友谅便将整个江南看做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与朱元璋的战争便不得不提上日程了。公元1363年,战无不胜的陈友谅率领大军60余万,浩浩荡荡地奔赴南昌。

当时,南昌的守将是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陈友谅如此兴师动众,很多人都认为小小的朱文正哪里抵挡得住,但他不仅顶住了,而且还为朱元璋争取了3个月的时间。

3个月后朱元璋率领众部将前去支援,陈友谅当即率部前去与之交锋,疲惫之军哪里是朱元璋的对手,南昌之战陈友谅大败而归。不服气的陈友谅,不久后卷土重来,双方的战船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战斗。

战争一打响朱元璋的部队节节败退,看着朱元璋所在的主船暴露在自己的冰锋之下,陈友谅部的战船急忙杀过去。

根据后来的史料记载,陈友谅以为大事将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船舱中走到了甲板之上想要一睹全军胜利的情形。

也就在这时,不知道哪里射来了一只箭直接洞穿了陈友谅的头颅,战无不胜的大汉皇帝陈友谅就这样当场毙命。陈友谅一死,部队便开始四散而逃,也正是因此朱元璋才得以最终战胜陈友谅。

朱元璋冷静地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所有战船全力进攻,不久之后陈友谅部队便被全歼,也是在战胜了陈友谅这个大敌之后,朱元璋才最终获得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后世有很多人总说陈友谅能力是有的,完全就是运气太差,可如果这样一个背信弃义之人真的做了皇帝,百姓们又要经历多少的苦难才能有太平日子可以过。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