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我们早已学会了用“取精华,去糟粕”的方法,去继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全体中华儿女而言,中华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与内涵,它如同源源不断的江水一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并在冥冥之中带领着我们走到了今天。

不过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一部分“封建”因素的存在,类似于生下了带有残疾的孩子是不吉利的,最好将之抛弃。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曾差点在出生之时被抛弃的同志,他的名字叫于桑,曾是我国公安部的副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的6月,于桑出生在四川渠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村中穷苦的农民,终日辛苦劳作,却依然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于桑的到来,给他的父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但很快,于桑的父母就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健全的孩子,反而身患残疾。

在当时那个时代,封建迷信尚十分严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村子里更是如此,对于这些村民而言,一个从刚生下来就身带残疾的孩子无疑是灾祸的象征,如果不把他抛弃,说不定还会给家里带来更大的灾难。

或许是真心为于桑家考虑,又或许只是为了凑热闹,总之那段时间,村子里的很多人都劝于桑的父母赶紧把这个孩子扔掉,以免招来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于桑的父母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却迟迟狠不下心。同天下的所有父母一样,于桑的父亲与母亲不愿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不顾众人的劝说,顶着重重压力将于桑留了下来,并尽自己所能给于桑提供生活所需。

就这样,于桑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到了8岁,但在8岁这一年,于桑的父亲却在一场大病中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不知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为了帮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小小年纪的于桑只能四处打工。他在村中的庙里做过杂工,后来还去杂货铺当过学徒。

但无论在哪个地方,无权无势的于桑都成为了众人欺负和压迫的对象。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于桑切实体会到了社会中底层人民的不易,并从心底里渴望改变这样不公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6岁那年,于桑受我党的号召,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对于于桑而言,这是他人生崭新的开始,因为自加入红军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必再为生活担惊受怕,也不必时时小心谨慎,怕受了别人的欺负。

在红军的队伍里,他是一名战士,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奋斗的革命者。他在这里接受组织的训练,参与艰难的长征,并学习到了很多文化知识,而他的职位也逐渐由宣传部的干事转为延安市公安局中的一员,自此,于桑与公安事业间的缘分展开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于桑先后担任了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中央公安部三局局长及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的职务。

在1964年,于桑升任为公安部的副部长,但仅在两年后,他就在十年特殊时期中遭受迫害,不仅被停职,并被下放到了寒冷的黑龙江进行劳动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看似艰辛无望的生活,于桑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拿出了一名党员战士的坚毅与果敢,与反动派间展开了斗争,并牢牢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

在1977年,于桑再次担任了公安部副部长的职务,并被允许可以享受正部级的待遇。

在之后的多年里,于桑一直奋斗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为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于桑一生共有6个儿女。但与于桑不同的是,这6位儿女在长大成人后都没有选择从政,而是遵循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向外开拓了一片更为广袤而精彩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孩子们的选择,于桑不仅十分支持,还打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骄傲。在2008年的9月3日,于桑因病于北京离世,终年92岁。

回顾于桑的一生,我们能看到他在苦难中奋力挣扎的身影,也能看到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坚毅,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时代独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