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是方便、快捷的说事、议事、调事平台,是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辽宁省丹东市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3年来,实现了668个行政村“村民评理说事点”、190个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在辽宁首创“一线三点”建设模式,为平安丹东、法治丹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覆盖的“评理说事点”

2020年以来,设立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如雨后春笋遍布在丹东市的乡村和城区。邻里间有啥矛盾纠纷,来“评理说事点”说道说道,兴许这疙瘩就解开了。而负责“评理说事点”的评理说事员大多是当事人的邻居,乡里乡亲解决问题有得天独厚的人脉优势,比较容易化解矛盾纠纷。

丹东市特别注重“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区实际的评理说事“五个一”工作体系,更加畅通了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今,丹东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建成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

丹东市建立了“居民评理说事点”12项制度,统一设计“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流程图、工作台账,编写了一套“村民评理说事点”名言警句,印发了《丹东市“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手册》,建立起一整套评理说事工作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工作。

丹东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柴毅向记者介绍,在建设“评理说事点”过程中,丹东在全省首创“一线三点”建设模式,即以“评理说事点”为一条线,在行政村成立“村民评理说事点”、在有条件的地区村民组成立“评理说事村组点”、在志愿者家成立“评理说事家庭点”的“一线三点”模式,将“村民评理说事点”的触角延伸到村民组和家庭。通过“一线三点”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将评理说事工作拓展到群众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振兴区法院浪头法庭法官在“村民评理说事点”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边境特色的“评理说事点”

丹东是沿江、沿边、沿海的边境城市,丹东市相关部门根据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在港口、码头建立“港口、码头村民评理说事点”,有效协调和解决广大渔民涉及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问题诉求;在农村集市设立“评理说事集市点”,及时化解集市买卖双方的纠纷;将警用巡逻车装备成“评理说事移动点”,打造评理说事“110”,第一时间为百姓提供评理说事服务;在百姓纳凉处建立“评理说事亭”,在休闲之余和谈笑之间开展评理说事工作,在超市、小卖店、棋牌室、公益彩票站等设立“评理说事信息点”,多“点”开花,能够更加广泛、快捷地收集问题线索。

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地处鸭绿江畔,既是中朝边境,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旅游胜地,桃林远近闻名。宽甸县司法局长甸司法所在村民王忠武的家里设立了“评理说事家庭点”,王忠武作为“桃花岛”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平时组织志愿者们参加环境卫生整治、防火防汛、法治宣传等公益性活动,通过1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收集群众的大事小事,将矛盾纠纷汇集到说事点进行化解,效果十分显著。

目前,丹东还依托振兴区鸿利社区等6个“居民评理说事点”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在边境沿江一线的57个村(社区),依托“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立中国丹东边境禁毒工作联系点。丹东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陈凤翔向记者介绍,丹东市拓展了“居民评理说事点”的职能作用,建立强戒所与社区的长效合作机制,确保解除戒毒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后续指导和帮扶,赋予评理说事工作新的内容,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搭建了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里正在调解矛盾。

联动联调的“评理说事点”

丹东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了更有效发挥“评理说事点”作用,丹东市司法局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参与“评理说事点”工作。

丹东市司法局与公安机关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公安(边境)派出所与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联动机制》《关于建立公安(边境)派出所与乡镇(街道)司法所“四项机制”的通知》,建立“警调联动”“重点人群管控”“法治宣传教育”“‘点’‘格’对接”等系列对接工作机制,在“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民警调解席”,并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纳入警务网格建设,强化工作衔接和配合,共同对矛盾双方开展说服、教育、疏导等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对于疑难复杂、易激化的群体性纠纷,调解席民警可配合评理说事员控制现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升级。通过“两所”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浪头人民法庭到江海街道的“居民评理说事点”向群众告知浪头法庭的案件受理范围、具备独立立案能力、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情况,并就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养老诈骗等基层群众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

东港市人民法院大东人民法庭也是家事审判法庭,不断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充分利用银河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及乡镇司法所“网格化”司法服务平台,法官不仅陪同当事人到“评理说事点”进行家事矛盾的调解工作,还针对农村老人的赡养、农民遗产的继承等问题进行指导。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有力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丹东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介入,预防为主,事中调处,事后回访。各“村(村)民评理说事点”组织评理说事员、信息员每周到村民组、居民楼走访,收集问题信息,汇集社情民意。及时召开评理说事会,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和诉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手记

记者通过采访切身体会到,“评理说事点”因为设置在老百姓身边,评理说事员又是大家熟知的人,所以这个“点”接地气、通人脉;法律人士参与其中,所以这个“点”讲法律、有威望。

有情、讲理、依法,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