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两天你朋友问你:
“今天过第二关了吗?”
别疑惑,
TA大概是被#羊了个羊#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浪游戏 发布的投票结果中,
92%表示至今还没有通过第二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就说,
离谱不离谱吧!
而这款游戏不仅让无数玩家抓狂,
更在社交平台掀起一阵讨论“热潮”!

9月10日-9月15日,涉及「羊了个羊」的相关微博达550486条67944个大V参与讨论,平均传播速度为3462条/小时,相关热门话题Top 10中,有7个登上热搜榜单!仅#羊了个羊#单个话题,便有25.6亿+阅读次数,超27.5万讨论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进话题页,抱怨第二关太难过的,“一入羊坑深似海,大家怎么过到第三关的呀!” 炫耀所在地区排名的,“不愧是我大山东!” 分析这款游戏为什么爆火的,“火了,是因为玩的上头,看着简单结果总是过不了,不玩又惦记,觉得自己能过,继续玩!越过不了越吐槽,越吐槽越觉得有挑战性!” 还有基于羊了个羊写段子的……
多方内容汇集在一起,快速形成滚雪球式的传播速度,让#羊了个羊#多次“爆”上热搜!而在网友因为通不了关彻夜难眠之际,还有人“火上浇油”,发起#寻找最惨的羊#征集活动,官方也是时不时空降游戏超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统计,48小时内,羊了个羊游戏官博粉丝飙升3万+,超话涨粉2.2万,增加新帖5100+,互动量提升223倍
羊了个羊的爆火,是产品特性、用户心理、传播机理、平台生态共同促成的
从产品特性来看,羊了个羊以消除玩法为底层,覆盖多数用户偏好,有足够的普适性。本次参与讨论的用户中,普通用户占比高达84.89%。可见一个话题要火,还是要充分调动其普罗大众的兴趣。

而作为通过激励广告变现的超休闲游戏,羊了个羊并非第一个爆火的,弹一弹、合成大西瓜、召唤神龙等,都曾凭借产品设计时加码的社交裂变功能短暂登上舆论舞台。

从用户心理与传播机理来看,羊了个羊在游戏设计难度上做了很强的加码,第1关和第2关形成了鲜明的难易差距,让用户get到玩法规则、感受到爽点之后,快速提升难度,增加了用户的沉没成本和好奇心。通过词云分析也能看出,“二关”是网友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用网友吐槽总结就是:“应该改名叫驴了个驴,不犟的人玩不到现在!”
此外,羊了个羊选择在成绩排名、获取道具等节点刺激上挖掘社交关系链,使用户拥有很强的转发意识,带动传播扩散。通关之前,吐槽、寻找攻略;通关之后,分享、炫耀、攀比,其社交货币属性成为了传播扩散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连续几天的微博热搜与大V、媒体、游戏KOL的参与,则为话题的传播起到了“buff叠加”的效果。@新浪游戏、@游戏团、@游麦电竞等游戏KOL,@澎湃新闻、@财经网、@中新经纬等媒体,还有各路游戏主播、选手、明星、运动员等都参与到此次关于羊了个羊的讨论中。
根据下图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事件讨论度在9.13-9.15达到高峰,而羊了个羊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频上热搜并被更多人所注意到。

随着玩的用户越来越多,游戏也是频频崩掉,急得官方直接通过微博开始招聘,并由此衍生出#羊了个羊急招后端开发#等更多关于游戏开发、招聘的延伸话题,带动事件进一步发酵。

从平台生态来看,随着头部游戏IP化、精品化、5G及短视频普及,大众对于游戏接受程度逐渐提升,社交媒体上泛游戏用户逐步增长。游戏正成为新的重要领域,用户讨论游戏热情高涨。

拿微博来说,平台游戏核心用户规模已超1.3亿,泛兴趣用户规模超4.1亿,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成为先锋品牌对话新世代的渠道,用户破圈属性明显,带动游戏内容与多领域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此,微博正成为越来越多游戏IP进行冷启动、拉新及用户长线运营的首要平台之一。据统计,目前微博上入驻的游戏IP规模已超过500款,其中7%官微粉丝量级达百万+,40%官微粉丝量级达10万+。
庞大的多圈层用户规模、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以及高效的传播机制是游戏厂商选择微博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不断完善的生态及厂商在游戏超话、粉丝群、品牌号等方面的精细化运营也使得用户黏性不断加强,并以最大的磁力不断吸引更多游戏主播、电竞选手、电竞俱乐部等靠近并加入其中,让游戏IP破圈变得更加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钟。
这些年来,休闲游戏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是能将流量留下的却不多,除了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提供游戏内容价值之外,品牌价值和长线经营同样重要。
羊了个羊启动于小程序,讨论于社群,由媒体进一步扩散,最后在微博汇聚破圈。微博的社交场域属性,让微博成为了天然的舆论汇聚中心,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热点的诞生和重归平静,对于每一个营销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在变化中寻求那些不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