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那么微生物培养基该如何配制、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灭菌后如何储存?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基的制备

1、配制溶液

按照干粉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合适的量,加入蒸馏水使其溶解,最后向容器内加入剩余的水量。

将上述已配好的培养基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
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合适的塞子堵住管口或瓶口,塞好塞子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或者皮筋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末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营养成分的保持

湿热灭菌时,微生物被杀死的同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氨基酸和维生素。如在121℃,仅20min,就有59%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碱性氨基酸被破坏,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数量被破坏。在热的作用下某些营养成分还可能因受热而相互之间发生反应,造成培养基中原有营养成分的数量变化,因而影响培养基质量。

2、微生物的耐热性

细菌芽孢的热阻较大,灭菌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把细菌芽孢减少到所规定数目的时间。

3、pH值

pH值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大。pH值介于6.0~8.0时,微生物最不易死亡。pH<6.0时,微生物比较容易死亡,此时H+很容易渗入微生物的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基的pH越低,所需的时间也越短。

4、培养基成分

油脂、糖类及蛋白质等组成的高浓度有机物会包于细胞的周围形式一层薄膜、影响热的传导。而高浓度的盐类、色素则削弱其耐热性,灭菌较易。例如:大肠杆菌在水中加热至60-65℃便死亡,在10%糖液中需70℃加热4-6分钟才死亡,在30%糖液中需30分钟才死亡。一般糖类含量较多的时候最好选用115℃,30分钟;一般的培养基可选择121℃20分钟。

5、泡沫

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热量难以渗透进去,杀死其中的杂菌。

6、颗粒

颗粒小,容易灭菌,颗粒大,则难灭菌。对于含有少量较大颗粒及粗纤维的培养基,可用粗滤的方法(不应影响培养基质量)予以除去,培养基结块会造成培养基灭菌的不彻底。

8、灭菌锅内空气是否排净

这个是影响灭菌是温度和压力比例关系的要点,同样达到了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如果空气未能排净,也就是说不是纯蒸汽灭菌,此时的温度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要求,会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灭菌后的培养基存放时间和保存方式

1、琼脂培养基的融化

将培养基放到沸水浴中或采用有相同效果的方法(如高压锅中的层流蒸汽)使之融化。经过高压的培养基应尽量减少重新加热时间,融化后避免过度加热。融化后应短暂置于室温中(如2min)以避免玻璃瓶破碎。

融化后的培养基放入47℃~50℃的恒温水浴锅中冷却保温(可根据实际培养基凝固温度适当提高水浴锅温度),直至使用,培养基达到47℃~50℃的时间与培养基的品种、体积、数量有关。融化后的培养基应尽快使用,放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h。未用完的培养基不能重新凝固留待下次使用。敏感的培养基尤应注意,融化后保温时间应尽量缩短,如有特定要求可参考指定的标准。

倾注到样品中的培养基温度应控制在约45℃左右。

2、平板的制备和储存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厚度至少为3mm(直径90mm的平皿,通常要加入18mL~20 mL琼脂培养基)。将平皿盖好皿盖后放到水平平面使琼脂冷却凝固。如果平板需储存,或者培养时间超过48h或培养温度高于40℃,则需要倾注更多的培养基。凝固后的培养基应立即使用或存放于暗处和(或)5℃±3℃冰箱的密封袋中,以防止培养基成分的改变。在平板底部或侧边做好标记,标记的内容包括名称、制备日期和(或)有效期。也可使用适宜的培养基编码系统进行标记。

将倒好的平板放在密封的袋子中冷藏保存可延长储存期限。为了避免冷凝水的产生,平板应冷却后再装入袋中。储存前不要对培养基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对于采用表面接种形式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应先对琼脂表面进行干燥:揭开平皿盖,将平板倒扣于烘箱或培养箱中(温度设为25℃~50℃);或放在有对流的无菌净化台中,直到培养基表面的水滴消失为止。注意不要过度干燥。

来源:食品微生物检测公众号,环凯小编转载分享!
提醒: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