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仲量联行“睿见湾区”系列专题网络研讨会——“双向赋能,共话深港合作”圆满举行。此次线上直播邀请了仲量联行研究部及相关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深港合作话题,深度解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自身发展、及其对大湾区发展的作用力,探讨在大湾区战略框架下深港融合发展的多重机遇。

深港首颁联合政策包 科创融合发展新突破

深港首颁联合政策包 科创融合发展新突破

合作区是大湾区内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目前大湾区内唯一一块深港两地直接接壤的跨境合作区。近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十四五规划”赋予了合作区特殊的科创定位和发展使命,旨在将其打造为各类高精尖科创产业的“策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一系列具有实操意义的支持措施出台,合作区的发展蓝图越发清晰,目前也进入了加速建设的阶段。值得关注的是,首套由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以下简称“联合政策包”)于今年七月发布。联合政策包从深港协同科研项目、支持科研人才、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和支持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公布多项创新发展政策,实现了两地科创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大湾区战略地位 深港协同引领科创赋能

依托大湾区战略地位 深港协同引领科创赋能

合作区区位优势显著

合作区地理位置独特,有着助力大湾区跨境大协同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合作区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环)产业聚集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连接深圳和东莞的重要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基地节点。例如,合作区靠近高新区和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能有效利用两者在资金、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聚集效应;又如,合作区比邻深圳坂雪岗科技城和东莞松山湖,能有效利用两者的存量生产要素加快技术落地。此外,合作区还与内环上的前海自贸区协同发展,加强现代专业服务业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合作区坐拥皇岗和福田两个通关口岸。除此以外,福田高铁站和福田CBD均在合作区约15分钟车程范围内;而另一重要轨道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及其他办公楼子市场亦在合作区约35分钟车程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区发展现状与规划

目前,合作区分为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两个园区。其中,深圳园区包含福田保税区及皇岗口岸片区两个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福田保税区作为全国最早的保税区之一,集口岸功能、保税政策与区位优势于一身,以不足深圳0.0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超过深圳10%的外贸进出口值,是合作区的先导片区。如今,该片区在继续保持其成熟的保税区功能以外,还将积极引进“高精尖”科创类项目,驱动合作区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皇岗口岸片区则在继续发挥其双口岸功能及地理位置的连通性优势以外,还将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新的交通枢纽区、协作创新区以及国际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规划:科创资源集聚,打造系统性创新生态链

合作区拥有着协同深港两地的、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产业资源与体系,这是未来合作区培育系统性创新生态链的坚实基础:

深圳园区已引进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共5所香港高校的10个优质科研项目;其中,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所负责的高时空分辨环境桌上型电子显微镜就属于国家“卡脖子”技术。这些香港高校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是合作区实现源头创新的保障。

合作区内浓厚的科创氛围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扎根发展,涵盖自动驾驶、半导体、精密机械零件,医疗设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行业;这其中就包括了未来机器人、晶泰科技、盈合机器人和元戎启行四家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或科创主体共同组成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为合作区内的基础研究成果提供了技术转化的渠道。

现阶段,合作区内有15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落地,这些项目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强凝聚力,将助力合作区逐步发展为区域“人才蓄水池”。以区内的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科学家、工程师、建立起一支逾300人的科研团队。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稳定的人才支撑将成为合作区科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未来,合作区(以深圳园区部分为主)将继续完善“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链条,并主要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方向集中突破。其中,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产业领域有望作为河套片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持续推动合作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创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深圳园区内,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深港国际科技园、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以及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集科技研发、实验室、配套服务功能的优质科研载体已落成,共计接近5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两个在建项目——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和深港开放创新中心,落成后将为深圳园区新增3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香港园区内,另一重要的在建项目是香港-深圳创新科技园(HSITP),总建筑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预计将主要用作重点科研基地、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其中,超过五成的总楼面面积会用作科研用途,小部分会用作创新斗室、访客住所、商业及配套设施。香港园区建设的推进不仅能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深港进一步融合提供绝佳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表示:“依托其优越的战略地理位置、以科创为主导的产业资源以及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深港协作平台的定位,合作区有能力推动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领域的有机联动,进一步强化区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能,其自身也有望逐步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一个不可或缺的创新科研产业基地;即作为新的区域增长极,提升湾区技术革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