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直到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否则将有人用“痛苦”为不平衡“埋单”。

当我们身在一个不良的互动中时,

并不是不想改变,

而是害怕改变。

改变虽然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却有可能让别人变得不幸福。

就好像快乐在我们的关系中有一定的额度,

如果我多拿了一些,

就会抢走别人的快乐。

与其承担这种风险,

看着我所爱的人变得不快乐,

我们宁可不要改变,

维持现状就好。

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儿,其中一个跑到外面不肯回家,另一个就会不自觉的补位,变成守在家里陪伴父母的那个角色。

因此,家庭内部会产生一种平衡感,有人负责受苦,有人负责享乐,各司其职,并且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模式固定下来。

大家还是有一种无意识的默契:维持现状就好了,不要随便改变它,没有任何事情比改变现状更可怕。

直到内心勇气成熟的那一刻,为人生做新的决定。

人生永远都有转换位置的可能性。

“恒定状态”的概念,最早谈论的是生物体的体内环境,有赖于整体器官的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在身体的运作下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家庭治疗的学者发现,在家庭系统内也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就像体内器官,各司其职的维持家庭里的动态平衡,使家庭功能得以顺利运作。

关系中的不平衡,需要有人用痛苦来“埋单”。

在关系中,我们常常会深陷无力感。当在关系中的每个角色都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为这种现状“埋单”。

“埋单”的人是深陷痛苦的,然而他即便深陷痛苦,也不能将自己拔除出来,因为它只有在痛苦里,关系才能保持平衡与稳定。

因为与忍受这些痛苦相比,关系中的不平衡、关系的震荡,更让人觉得可怕。

在心灵的领域里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在关系上要忍受痛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能量、勇气为这段关系找到新的出路。

所以,我们只能用一种消沉的方式来阻断期待改变的希望。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的这种不满意的现状中,然后告诉自己——“就这样吧”。

这个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没有什么是恒定的。

在你的生命关系中,是否存在着不平衡的现状,谁在为这种不平衡埋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去觉察你能为超越这种痛苦的不平衡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