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到“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古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出乡村美丽的画卷。自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也都以“三农”为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将国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应从基层干部入手。

读党史,炼党心

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学史目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应将政治站位放在第一位,主动接收党课学习教育,了解我们党,我们新中国是如何从嘉兴湖上的一条红船成长为万吨巨轮的,从中要学习到我们党对于乡村、对于基层、对于群众工作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磨炼自己的党心,真正融入到农村群众中,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为乡村发展出奇谋、想高招、办实事。

多学习,增本领

一是要向中央领导学习,学习领导人发言,学习领导人笔录,学习领导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正定当县委书记,还是成为新中国的领导人,都坚持深入基层第一线调研,真正了解到乡村真实场景,因地制宜提出发展规划;二是要想广大群众学习,群众是干部的老师,面对群众要做到虚心请教,实心做事,尤其是在面对农村群众时,学习他们朴素的品格和对土地的热爱,将自己的汗水和热情挥洒到脚下的大地上。

建渠道,引监督

如今许多农村老百姓一遇到解决不到位或不满意的问题,就直接去上级部门上访,甚至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实名举报,既不利于解决问题,更会引起社会舆论,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应从多维度,线上线下建立监督渠道,特别是要通过因地适宜的宣传手段,让群众了解到监督反馈的正确机制、方式,做到监督有门路、反馈有回应,彻底清除基层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让基层干部们真正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