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在平时通常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用膳,只有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说除夕之夜、万寿节等等,才会在乾清宫设宴和后宫嫔妃以及一些地位较高的王公大臣一起进餐。

当然,说是一起进餐,实际上皇帝和后妃都是按照一人一桌分开坐,只有下面陪客是分成若干桌(通常是六桌)坐在一起。而且宫中的年夜饭根据每桌食客的等级不同,所上的菜也不尽相同。

比如说按照《节次照常膳底档》的记载,乾隆二年除夕时的晚宴,乾隆这一桌共有冷膳、热膳四十品,皇后则是三十二品,其他嫔妃根据等级不同,再逐步递减。至于陪客,那么每桌的菜肴总共是二十四品。

除了菜品不同,参加晚宴的人根据等级不同,所用餐具也不相同。像乾隆用膳时,使用的是金碗、金盆、珐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其他人是没资格用这种餐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期宫廷中年夜饭的菜单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来说,早期的宫廷年夜饭为了显示不忘本,所以都是以东北满洲风味为主。而满族原本是渔猎游牧为主,因此年夜饭的菜品以肉食为主,而且很多都是山鸡、野鸭、野猪、梅花鹿、狍子等野味。而在鱼类中,也是以河鱼为主,海鲜通常只有海参的少数几种。至于蔬菜也很少有绿叶蔬菜,而是森林中常见的菌类、蘑菇等等。

比如以乾隆四十九年的一份御膳房为除夕年夜饭所准备的食材清单为例,食材共有:

猪肉六十五斤,肥鸭一只,菜鸭三只,肥鸡三只,菜鸡七只,猪肘子三个,猪肚两个,小肚八个,野猪肉二十五斤,关东鹅五只,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鸡六只,鱼二十斤,鹿尾四个,大小猪肠各三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五斤四两、白糖六两。

从这份清单我们不难看到肉类之多,而蔬菜则很难看到,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实在过于油腻了一些,普通人恐怕难以消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同治年间,因为慈禧的肠胃不是很好,吃太油腻的东西容易拉肚子,蔬菜的品种才逐步丰富起来。特别是慈禧爱吃的白菜、豆腐等素菜,更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此后宫廷中的除夕晚宴,菜品逐步趋于荤素搭配平衡。

另外清朝历代皇帝都比较喜欢爱吃点心,宫中御膳房日常就经常做点心,品种很丰富。因此除夕的晚宴之上,点心也是极多,比较常见的有玉露霜、方酥夹馅、苏糕、鲍螺、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等等。这一点到清朝后期也没什么变化,这些点心后来有不少流入民间,也丰富了北京的点心小吃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宫中年夜饭每桌菜品都很丰盛,皇帝平时也吃得不差,并不会特别饥饿,因此实际上到最后剩下的菜品往往都很多。这些剩菜也不会浪费,通常会赏赐给那些比较得宠的大臣。

对于大臣们来说,他们平时山珍海味也是吃惯了的,宫中这些菜单就口味来说,他们并不稀罕,更别说这些菜肴拿到手的时候早就凉了,不如家中做的好吃。不过皇帝赏赐这是一种荣耀,所以对于这些剩菜还是比较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