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观察周年特刊03版版面

“要让其他城市的企业在中山办事都有‘回家’的感觉。”

这是中山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宣言。9月16日,中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再一次强调,营商环境是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首要任务,要深化研究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推动落实“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将中山打造成大湾区审批效率最快、营商环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山的第一抓手,就是聚焦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等领域推动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并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质营商环境列为全市改革的“头号工程”。目的就是在提高审批效能、深化信息互联互通、高效服务企业等方面对标先进,让跨城“无差别办事”的营商环境成为中山的“金字招牌”。

以更便利流程助企业入户

“只花了一个小时!”6月27日下午,刚刚拿到“一照通行”证照的中山市二熹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办事人员梁金玲感慨公司能够获批营业的速度:“听说中山‘一照通行’平台可以证照联办,我就试了一下,没想到当天政务大厅就打电话告诉我说证照办下来了。”

市场准入条件是企业开办首先会遇见的“关卡”,《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今年新发布的宜商环境10项一级指标也将“企业准入”列在首位。中山秉持“非禁即入”原则,以更开放的准入门槛、更便利的开办流程、更低微的创业成本,助力各地企业入户中山。

企业准入,效率为先。中山统筹推进“证照分离”“一照通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歇业备案”等改革,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中山特色专区与深圳“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互挂链接,互设综合窗口提升两地跨域企业开办便利度,全市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和运营成本,中山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学习深圳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并且推进企业登记全生命周期便利化,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截至今年7月底,我们为投标企业节省保证金约181亿元。”中山市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介绍,中山首创的“信易+电子保函”模式,通过对接金融机构,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医疗器械和综合类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推广应用电子保函,利用信用作为担保条件,推动企业投标“增速减负”。

截至今年8月底,中山全市市场主体总量557212户,同比增长12.17%。

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导办台。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构建“马上办”全渠道服务体系

仅仅1天时间,中山就为一家因忘记账号密码且相关信息暂无法在市级层面重置的企业解决了开办营业的问题。也是在同一天,2021年10月29日,中山推出企业诉求“马上办”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构建起“马上办”全渠道服务体系,让外地企业来中山投资办事即来即办、全程跟办。据统计,自推出“马上办”以来,企业满意度达99.99%,企业诉求平均处理时长仅0.9天。

优化流程争分夺秒,中山对企业落地全程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3月28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板芙镇、三乡镇总计466亩的8宗标准地被“挂”在了网上,地块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交通布局、周边产业配套等情况一目了然。当天,“中山看地云”看地平台上线,企业足不出户,指尖一点,就可以选定心仪地块,并直接与市招商指挥部和镇街洽谈项目落地事宜。

“中山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实实在在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9月21日,在悦辰智能网联工业园项目动工仪式上,公司董事长沈洋动情地说。这一天,中山港口镇悦辰智能网联工业园和雨峰高新科技产品生产研发两个建设项目,通过“预受理”审批模式,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分别以23分钟和12分钟实现了“拿地即动工”。今年以来,中山已办结30个“拿地即动工”项目,使快速拿地机制逐渐常态化。

超290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

“我们的员工不少从深圳来,员工异地医保方面能否在中山就能办理?”位于中山翠亨新区的深圳雷诺表业中山项目,在企业开办过程中提出了深中“跨城通办”相关事项。翠亨新区多部门联合召开雷诺表业项目诉求协调座谈会,就企业员工异地就医医保报销问题进行对接,为企业提供了多个办事服务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边界。作为中山“东承”桥头堡,中山翠亨新区与火炬开发区正为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打头阵”,两区均与深圳宝安、龙华建立通办机制,两地超220个服务事项实现“跨区通办”。

融合互动发展不止步于珠江口东岸城市。中山“北融”广州、佛山,三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机制及服务事项,超过290个事项实现“湾区通办”和“省内通办”。除了“省内通办”,中山还积极融入泛珠区域“跨省通办”,加入云南“云上办”政务服务合作联盟,并在省内与港澳率先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跨境通办”。

“中山在营商成本、产业基础、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梁士伦表示,借助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硬件”条件与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机遇,中山要继续拿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好营商环境这一“头号工程”的推动作用。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陈少宏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作者】 陈少宏;叶志文;罗丽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