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联合国举行77届例行常会,各国领导人或代表远赴美国纽约参会,印度这次也派出了代表-外长苏杰生。在联大会议期间,苏杰生还曾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的活动,并且当众谈及了中印关系。

苏杰生表示,让中印关系“回归政策”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点,需要找到一种相互包容的方式来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此外,苏杰生还承认,印度在迅速崛起的路上,表现得不如中国,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一定程度削减了印度崛起所带来的影响力。
说实话,对于苏杰生这个人,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因为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能发现他是一位难得头脑清醒、不受情绪、民族主义左右的印度外长,既能够坚持印度国家利益的基本导向,又能明白中印和平的重要战略意义。

苏杰生的外交思想,对中国而言也是有利的,但换而言之,也会更加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杰生的外交主张是,在全球不确定性问题增加,而且趋于多极化的时代中,印度应该利用外交环境与不同的国家交往,形成最佳的对外战略。
因此,他主张印度应该是与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接触,为自身谋利为此,苏杰生在欧洲论坛参会时曾说出一句著名的外交言论,即印度作为一个大国,有资格跟任何国家“玩”,并不是在“骑墙中立”。

在他的外交主张中,印度的对外策略是,与美国交好、管控中国、与欧洲培养感情、安抚俄罗斯、拉拢日本以及吸引邻国,而这样的外交路线,不仅仅是苏杰生的主张,也是印度总理莫迪的外交策略。但这种外交政策,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稳定。
不稳定的原因在于三点。第一,中美关系中,印度偏向于美国阵营,只要印度的外交策略是以交好美国为优先,那么印度会慢慢失去左右逢源的外交环境,到那时候,以“现实主义”为准则的印度,在美国的胁迫下,很难再保持现在的清醒。

第二,中印边境存在明显的地缘冲突,只要印度不放弃纠缠边境问题,这种冲突就会是极大的隐患,未来很有可能会再次暴雷。第三,印度作为近10年来,发展速度仅次于中国的大国,一直想要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与之相匹配的利益,但亚太地区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让印度崛起成一个超级大国,因为有了中国。
因此,在这三点原因客观成立的情况下,印度又想要与中国维持相对的平衡关系,那么用“管控”确实颇为准确。因为印度政府都很清楚,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大变,印度与中国的现状很难维持,甚至不排除出现更大的危机。所以“管控”一词则意味着,印度想要尽可能把这种危机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但客观危机却仍然存在。(润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