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说到刘伯温和郑大老爷下围棋,把围棋摆上了,俩人还郑重其事地猜先,郑大老爷猜对了。现在中日韩围棋还维持了这种猜先的程序,猜对了,执黑先行,但是明朝初年和现在不一样的是,那会儿可不贴目(贴目是围棋术语,指黑方由于先手,在布局上占有一定优势,为了公平起见,黑棋必须扣减一定的目数)。

郑大老爷打小下围棋就不着急、不着慌,左思右想,才下一步。刘伯温不一样,不加思索,步步紧逼,结果不大一会儿工夫双方的布局就过去了,还是势均力敌。周围看热闹的基本都不懂围棋,就看俩人的脸色,谁要是愁眉苦脸,下得就不怎么样,谁要是喜形于色,下得就比较顺,可是半天还是没看出所以然来,好不好只有他们知道,这就叫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下到中盘的时候,双方心里就有了点儿谱了。郑大老爷小时候跟高人学了三年,后因老师去世而中断,自学成才,在北京南郊那是无敌手。不过他的对手都是业余水平,他只能算业余高手中的高手。刘伯温就不一样了,从小跟高手学习,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赶巧朱元璋也喜欢围棋,委派他广招天下围棋高手。朱元璋执政30来年,刘伯温就经常和全国围棋高手切磋技艺,他的围棋水平绝对是职业八段水平。

郑大老爷只听说刘伯温神机妙算,不知其围棋功底,俩人交手到中盘他就感觉不对劲了。他本认为自己赢定了,因为对自己的棋艺自信,加之刘伯温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自己又执黑先行。

刘伯温这边则一直落子如飞,好像这棋他下过好几遍一般。郑大老爷不知,刘伯温这种下法可是磨练了30年的功夫,那属于锅台上的小米——熬出来的。他心想下这么快,肯定有出错的时候,可是下来下去,也没看到刘伯温出错,反而盘面上自己有些落后了。刘伯温还是没走出漏招,郑大老爷急了,自己反而走错了一步,差距就更大了。

一个多时辰过去,到了官子阶段,郑大老爷脑袋瓜子上的汗可就下来了!结果官子阶段还是没占上便宜,郑大老爷肯定是卓雅的弟弟——舒拉(输啦)。一数,输了十目棋,刘伯温微笑着说:你的棋下得还真不错,以后咱们有时间还得下,不过你得先把今天输的米给我。

旁边人傻眼了,这其中最傻眼的是陈二老爷,因为他事先仔细看了一下那张字据,心里算了算,算到八目已是天文数字,后来就没细算,眼下这个结果恐怕郑大老爷家产都赔进去还不够啊,他想,我们也都担保画押了,这回是日本的船——满丸(完)了。其他人没细算,还说老军师那您给算算啊,我们大哥给您多少米?刘伯温微微一笑:不多不多,这一目一钱米,两目两钱米,三目四钱,四目是一两六钱……那八目就是壹拾八万四千四百六拾七兆四千四百零七亿三千七百零九万五千五百壹拾六斤一两六钱……他还要接着往下说,这些人扑通就都跪那儿了,个个全是炒葱——瘪了。刘伯温说:哭什么啊!咱们是朋友,不就赢你们一点米,至于吗?这些人说:这是让我们倾家荡产啊!刘伯温依旧微笑:白纸黑字,愿赌服输,我要是输了,也得给你们不是,今天赶上郑大老爷输了就得承认。他笑呵呵地说着,这些人痛哭流涕地听着,明白了也是刑部的碑——后悔迟了。

按照刘伯温安排,当天下午就送这些人回了家,第二天派人到他们家中,将全部土地充公,财产拉走变卖,折合成了银两用于建设北京城。这十个人转眼间一贫如洗,真是木匠戴枷——自做(作)自受!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苑一带姓郑的、姓陈的、姓杨的、姓孙的,还都是大姓,只不过都成了普通老百姓。

刘伯温借此得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建设北京城,不过由于这些人捣鬼,箭射到后门桥,惹恼了龙王,导致建新北京城时,龙王多次现身捣乱。刘伯温和姚广孝多次同龙王斗智斗勇,又产生了很多传说故事,此处且不细说。

我再说个结尾。刘伯温曾和皇上商量,在箭落之处立石刻碑,书“北京城”三大字,当初想着落在槐树和碾房中间——就是后来的槐房村那儿,结果落在后门桥水里了,这怎么刻石碑呢?刘伯温就安排人在上游拦坝把水放掉,桥底下水干了,在桥西侧的石头上面刻了三个大字“北京城”,这水坝一拆,水就又淹了上来。北京城这仨字就在水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的潭柘寺山门。

北京西郊有一座潭柘寺,历史记载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有1700多年了。北京建城史到现在2000多年了,北京城的建立应该是早于潭柘寺。可是老北京有句俗话:先有的潭柘寺,后有的北京城,还说是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这是怎么回事?潭柘寺里面有两口熬粥大铜锅,我到潭柘寺游玩儿的时候,看见过2号锅,就差不多有两米深,刷锅的时候,人得蹬着梯子下去。还有个1号锅,比2号锅还大,锅外面的底部刻有三个字“潭柘寺”。1号大铜锅是熬粥供潭柘寺的僧人吃的,天天要烧火熬粥,就烧这三个字。结果老北京人就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有了那么一句俗话: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其实说的是火烧大铜锅底的“潭柘寺”三个字,水淹后门桥下面石头上刻的“北京城”三个字。这就是这句俗话的出处。

老北京建城传说《一箭定京城》今天我们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 赵振华

编辑:周文丽 杨丽娟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