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常州市召开持续为村(社区)减负工作推进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为村(社区)减负的部署要求,围绕年初召开的常州市社区工作会议和《持续深入解决形式主义为村(社区)减负的十条措施》,再动员、再鼓劲、再加压,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落实为村(社区)减负各项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为民干事的激情与活力,为推动常州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杭勇,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出席会议,并为5名受聘的基层减负观察员颁发聘书。

会议指出,村(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持续为村(社区)减负,是落实党中央明确要求的政治任务,推动“532”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常州市上下要站在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的高度,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出实招、下狠劲,把基层负担实实在在减下去,把实干导向真真切切树起来,努力让村(社区)干部轻装上阵、勇担重任。

据了解,近年来,常州市充分发挥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职能作用,持之以恒为基层,特别是为村(社区)松绑减负。2019年以来,市级层面发文、开会每年较年初计划数平均分别下降36%和39%,督查检查考核数量下降54.8%,市级层面政务新媒体、政务APP、公务工作群组较2020年分别减少66.6%、70%、89%。在制度建设方面,每年出台常州市为基层减负的“1号文件”,在江苏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关于明确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的实施意见》,明晰了“属地管理”权责边界。今年出台《持续深入解决形式主义为村(社区)减负的十条措施》,从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规范台账资料、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严把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等10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村(社区)减负增效。建立常州市统一的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制度和工资自然增长机制,2022年社区工作者月基础工资增长36%。市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38万元/年,增幅达20.7%。

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施策,及时回应基层诉求,把握“减量与提质”“治标与治本”“主动与被动”三个关系,靶向发力、剑指积弊,减重复劳动、减多余形式、减隐形负担。要坚持改革思维,切实增强治理效能,通过厘清权责界限、强化数字赋能、聚力正向激励,加快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着力建好常州市减负工作平台,系统解决资源配置、治理服务分离、权力责任脱节等问题,让基层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条件”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