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仙居县埠头镇十都英村白泉自然村的共富工坊,村民张经花正在分拣芒草杆。“芒草杆是用来做蜡烛芯的。”张经花说,“工坊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一小时10元钱。我空闲时来做,一个月能挣2000元。”为实现“强村、富民、增收”的目标,去年9月,埠头镇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便推出“三访三了解”活动,由班子成员带队,利用晚上空闲时间进村访干部、访代表、访群众,了解村情、了解民情、了解问题。“共富路上,我们不能‘站着看’,一定要‘带着干’。”埠头镇党委书记郑毅表示,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深刻回答好“村里有什么、村民会什么、市场要什么”这三个问题。
一、公房变工坊
埠头镇的产业呈现“小而散、多而弱”的特点。走访中,企业家普遍反应生产空间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为此,埠头镇领导班子带队对全镇闲置公房进行摸排梳理,并将其改造成车间式、互动式、田园式等多种形式的共富工坊。白泉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蜡烛芯产业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与制作蜡烛芯有关的工作。去年,该村投资65万元,将7间老旧公房改造成共富工坊,出租给4家企业当生产车间。“今年年初,我们正式发布工坊招募令。将公房租给企业,村集体每年可以得到2万元租金。”埠头镇党建综合办公室纪委专职委员周彦姿说,共富工坊改变了原先小作坊的落后面貌,进一步提升了烛芯产业发展空间。套袜、烘干、装箱……在振兴村的来料加工共富工坊,50余名村民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一组模具是20双袜子,套完一组是5毛钱。”作为熟练工,张莲凤每天能套100多组,收入稳定在50元左右。“以前,这里是公房,村里改造成工坊后,我就租下来了。在这里,村民做得越多,挣得也就越多,所以积极性非常高。”袜子定型厂负责人陈卫军说,工坊每年能加工8000万双袜子,他的年收入也从几万元提高到了十几万元。目前,埠头镇已完成23处老旧公房改造,其中15处打造成共富工坊,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
二、村民变主播
“嗨,大家好!欢迎来到村姑的直播间,这些都是仙居县埠头镇的农产品……”8月19日,在埠头村古民居内,“仙居村姑”徐伟亚正在直播卖货。徐伟亚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播,在某平台拥有7万多名粉丝。“我家里是种杨梅的,2020年开始尝试直播。今年,镇里开始在线上销售农产品,我也想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徐伟亚说。埠头镇的农产品品质好,但因缺少品牌包装和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今年,埠头镇注册“埠八样”商标,并与仙居书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企业+互联网平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农户创业增收。“会生产不会销售,这是村民的‘通病’。注册‘埠八样’商标是为了提升农产品价值,与仙居书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则是为了将村民培养成主播,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形成自产自销。”周彦姿介绍,“埠八样”是指三黄鸡、大白鹅、鲜黄姜、九都米、中药材、埠头芋、高山茶、糖馒头等8种农产品。“村民直播带货,优势与劣势并存。一方面,他们对农产品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对直播这个行业比较陌生。我们开展‘新农人’培训,就是教村民怎么拍摄、直播与运营。”仙居书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奕羲说。目前,埠头镇已开展线上直播3场,农产品销售额达40万余元;组织线下直播培训4期,培训110余人。
三、菜农变药农
“都在一个山头,我们种番薯,隔壁磐安种中药,一年比我们多赚四五万元。”在一次“共富夜谈”中,大陈坑村村民赵云山的这席话得到了镇里的重视。埠头镇是白术等“浙八味”中药材的传统产地,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宋朝。近些年,磐安等周边地区的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向“深加工”延伸,形成从原料药到制药的生产闭环,而埠头镇的中药材产业则一直停留在“种、收、卖”的传统模式,因此逐渐走向没落。“没加工的白术价格低,种植时人工投入又大,慢慢地就没人种了。大家觉得种番薯、土豆反而更划算。”大陈坑村村委会副主任赵云山说。去年,在埠头镇的积极招引下,项超伟欣然而来,成立仙居大陈谷中药材有限公司。“公司的发展方向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项超伟说,为重拾农户种植白术的信心,他决定为农户免费提供白术苗,采收后由公司以不低于保底价收购。“免费给苗,还负责收购,我们的种植成本就降低了。”大陈坑村林坑口自然村村民应建成得知这一消息后,把本来给邻居白种的8分地拿了回来,重新开始种植白术。目前,仙居大陈谷中药材有限公司已与26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白术种植面积达100多亩。9月,该公司计划开垦35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此外,为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打造“神农谷”道地药材品牌,埠头镇正在十都英村建设集药材粗加工、销售、药农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市场,预计明年春节前结顶竣工。
(来源:仙居县人民政府网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