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湾隧道于2022年9月28日上午10时起正式开通运行。
杨立轩摄
杨立轩摄
2020年5月,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顺利贯通。
杨立轩摄
2016年,海湾隧道全面提速施工。杨立轩摄
车辆穿越海湾隧道,可直达内海湾南岸南滨路。
受访者供图
9月28日上午,随着首辆社会车辆缓缓驶入,被称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的汕头海湾隧道正式开放通车。这成为见证经济特区巨变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总长度6.68公里的汕头海湾隧道,犹如潜行海底的蛟龙,横穿碧波、气贯南北,开辟出一条汕头内海湾两岸全天候过海新通道。
这是世界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也是国内首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地层、综合难度最大的大直径盾构法海底隧道,同时是汕头第一条海底隧道、第三条过海通道。海湾隧道的打通对打破汕头市过海交通瓶颈,实现全天候畅行海湾南北两岸,形成立体快速的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历时7年建设,通车首日,汕头海湾隧道内通行车辆络绎不绝,南北岸两座风塔遥相对望,远处高楼林立、连线成片。汕头“一湾两岸”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图景。
●南方日报记者吴利婷余丹实习生陈梓欣
加速过海
六分钟穿越
汕头湾两岸
“原来只有两座桥沟通两岸,往返我都是坐公交车,需要45分钟,现在有隧道了,通行的时间可大大缩短,这是一项利民的好工程!”隧道通车当天,居住在濠江区的王女士特意到现场见证隧道通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十分激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接汕头湾两岸的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主城区过海交通已成发展瓶颈;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常常“断联”。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6分钟。
海湾隧道位于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之间的内海湾,由汕头市政府和中信集团以政企模式合作共建,总投资约57亿元,通车后长期免费向公众开放。“隧道内限速60公里,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东西线各三车道。”汕头市苏埃通道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石曲告诉记者,隧道内部结构分三层,上层是排烟通道,中层是路面宽度达10.5米的行车道,下层是人员疏散及综合管廊通道。
作为长达6.68公里的特长隧道,海湾隧道的安全性备受瞩目。隧道内敷设的感温光缆和探测器如同敏锐的“触角”,能够第一时间提示火警信号;主隧道行车道层设置的消火栓箱、灭火器箱和灭火喷头,能自动喷淋灭火;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等通排风设备,实现了隧道纵横双向通风;“洞口堵截、低点抽排”的排水体系,能有效应对隧道积水;隧道车行道下方作为逃生通道,东、西线盾构段分别设置38个逃生口,共同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生命通道”。
海湾隧道建成通车,让汕头内海湾南北岸拥有了第三条过海通道。这一重大交通民生工程,不仅圆了海内外潮人全天候通行汕头湾两岸的百年梦想,也掀开了“一湾两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硬核穿越
解决世界级工程难题
汕头海湾隧道施工综合难度和风险首屈一指,其中“大、高、硬、浅、险”这五个“拦路虎”从启建之初就让隧道建设者们皱紧眉头,主要体现在:“大”,采用的泥水盾构机直径达15.03米,属超大直径;“高”,项目建设在8度高烈度地震区;“硬”,岸上段孤石、海中基岩段的岩石硬度非常高;“浅”,盾构机上方覆盖层厚度薄,没有达到通常要求的盾构机直径一倍以上;“险”,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多次到现场调研的钱七虎、孙钧、周福霖、王复明、陈湘生等院士,都称汕头海湾隧道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
汕头海湾隧道的难,不仅难在已探知的五项挑战,更体现在层出不穷的未知挑战。“汕头海湾隧道是我们国家第一座在高烈度地区的海底隧道,关于地震安全问题,国内技术是空白的,国际上也是空白的,大家都在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曾这样说道。
然而,任何困难都挡不住建设人员铿锵坚定的建设步伐。项目自2011年5月完成立项审批后,于2015年2月启动建设,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硬核穿越”,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程师们和上万名建设者,在盾构始发井围堰临时工程,用50万方的填土,建造一座400米长的人工岛;开挖了228万方土方,用88万方混凝土和14万吨钢筋,启用直径15.03米、重4200吨的盾构机,相继攻克了孤石群地层掘进、高黏度软土地层掘进、长距离浅覆土高水压掘进、海中高强度基岩凸起、淤泥地层带压进仓等世界级施工难题,最终打造了一座里程碑式的“世界级挑战性工程”。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饱含着我们的心血。”中铁隧道局汕头海湾隧道项目总经济师龚岳对此深有感触。2016年2月,他从江门市的台山核电站项目来到汕头参建海湾隧道,数年间见证了南岸围堰、盾构机下井、掘进、隧道贯通等一个个关键节点。“印象最深、最艰难的,是隧道中那三段长达182米的基岩突出段”,这是最难攻克的部分。据龚岳介绍,原计划5个月的工期,最后用了10个月,才顺利拿下这三段基岩突出段。
据了解,在软硬不均的地层里艰难掘进,盾构机至关重要。建设过程中,东西线隧道采用两台盾构机同时掘进,其中西线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国重器”——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3米超大直径盾构机。
“盾构机的刀盘首次采用伸缩摆动装置,我们还在刀具安设了全套质量状况监测系统,仓内设置了可视系统,这些在盾构技术里都是创新性的。”石曲介绍,“整个项目先后获得14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属科技发明,意味着我们的盾构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最终,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我国在极端工况条件下的超大直径盾构装备设计研发和应用能力,增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装备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盾构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等环节的持续发展,打破了国外大型盾构长期垄断的局面。尤其是隧道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已验证过的基础数据和宝贵经验,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海峡隧道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技术,代表了我们中国隧道技术的发展成果,是隧道建设史的一个奇迹。”中铁隧道局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曾由衷地赞叹。
黄金要道
提高区域
发展向心力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汕头海湾隧道的贯通,不仅架起了内海湾南北两岸的“连心桥”,也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铺就了“快车道”。
向北,海湾隧道可与国道G324相接,进一步与汕汾高速和汕揭梅高速联通;向南,可连接国道G324和深汕高速东段,成为国道G324、沈海高速主干道的有力补充。汕头海湾隧道“串”起的,不仅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还有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
当天同步实现通车的还有虎头山隧道,这是国道G228汕头段改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汕头海湾隧道和汕湛高速连接线。虎头山隧道项目负责人陈佳裕表示,目前虎头山隧道至磊广大道路段的工程,包括长670米的虎头山隧道、长355米的礐石高架桥以及长1092米珠浦高架桥,桥下1010米辅道等相关工程都已全部完成。虎头山隧道通车后,濠江主城区车辆可以从与磊广大道连通的磊广高架桥匝道桥进出主线高架桥,濠江主城区可在10分钟内通达南滨片区和中心城区北岸,极大缩短了濠江主城区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一条条“黄金要道”跨江越海,一个个重大项目通达内外。从海域到陆域,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高歌猛进、迎头赶上,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路网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之路越走越宽,极大地增强了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功能,绘就了汕头奋力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壮丽长卷。
随着南滨片区建设项目逐个落地,片区形象焕然一新,片区也逐渐成熟。从今天起,南滨片区有望聚集更多人气,谈及南滨新城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中信滨海新城总经理肖观平说:“我们将把自身定位从城市建设者上升到城市运营者,积极投入汕头市规划发展大局,围绕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之路,将企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地处濠江区的广东健信制药有限公司,此前由于公司到中心城区北区通勤时间长,招聘时让很多专业人员望而却步,企业不得不把部分产能外迁。“如今上班路程时间节省了,对人才引进肯定有积极作用。”隧道开通,让该公司总经理黄邦信对企业发展前景更具信心。
“我们的药品有半衰期,从出产到使用,有效期只有6个小时。”隧道的开通对分秒必争的汕头原子高科医药有限公司来说,是关乎救死扶伤的大事。产品从生产线出发,沿隧道快速配送至中心城区北区的医院,将为救治癌症病人争取更多药物使用时间。
未来,濠江、潮阳、潮南等地的出行、商贸、货运往来将更便捷。而随着南岸企业招聘吸引力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动将带动城市就业、激发新城活力,南岸区位、资源优势可望扩大释放,提升招商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注入澎湃动能。
回顾汕头海湾隧道10个高燃瞬间
2015年2月
▶汕头海湾隧道项目启动建设
汕头海湾隧道项目于2015年2月在海湾隧道南岸启动。工程位于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之间汕头内海湾,起于龙湖区天山南路与金砂东路平交口,终于虎头山隧道口。工程全长6.68公里,其中隧道部分5.3公里,向北与国道324线、汕汾高速、汕揭梅高速相连,向南与深汕高速、汕普高速相连。汕头海湾隧道项目对缓解过海交通压力,强化华侨试验区内部对接,推动汕头城市扩容提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12月
▶汕头海湾隧道开始主体施工
2016年12月1日,在汕头市海湾隧道南岸围堰工地,第一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成功被吊装入隧道盾构始发井,随后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海湾隧道顺利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指导后续地连墙大面积施工、标准化操作树立了良好的标杆作用,为冲击第一个重要节点工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2月
▶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机顺利始发
2017年12月26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机顺利始发。盾构机针对海湾隧道工程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量身定制”,盾构刀盘直径15.01米,相当于五层楼高度,全长130米,总重4600吨,总功率10800千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采用了目前国际盾构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堪称国内目前“高、精、尖”的隧道施工机械
2020年5月
▶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顺利贯通
2020年5月16日上午,随着五层楼高的“巨无霸”盾构机将接收井地连墙切削,挤压破碎,整个刀盘全部顺利通过,到达隧道贯通预定位置,标志着汕头海湾隧道东线顺利贯通。自2018年4月17日东线盾构机正式从濠江南岸始发掘进,经历736天始发段80米孤石群、水下2800米长距离独头掘进、182米岩石最高强度216兆帕的三段海中基岩凸起掘进的跨海之旅,实现海底掘进1524环,成功抵达北岸华侨公园内的接收段
2020年7月
▶汕头海湾隧道南岸风塔封顶
汕头海湾隧道南风塔作为配套设施之一,作用是将新鲜空气送入隧道内,并将隧道内汽车废气排出隧道。南岸风塔于2019年11月初率先施工,施工人员克服疫情、高温高空作业等影响,抢抓工期,确保如期封顶。2020年7月18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浇筑完毕,高度为64.8米的汕头海湾隧道南岸风塔成功封顶
2020年8月
▶汕头海湾隧道西线盾构顺利贯通
西线盾构机2018年10月23日正式掘进,至2020年8月7日,第1517环,掘进长度3047米,西线宣告贯通,用时655天。西线隧道第三段基岩是东、西线盾构隧道六段基岩凸起中岩石强度最大、施工风险最高的一段。西线创下单班掘进7环共14米、单日掘进12环24米,月掘进432米的施工纪录,工期比东线缩短了81天
2021年12月
▶汕头海湾隧道北岸风塔完工
2021年12月26日上午,汕头海湾隧道配套设施之一、高度为60.5米的北岸风塔实现封顶,比原定工期提前了15天。北岸风塔位于华侨公园东南区域,其主题是“刻”画历史,融合汕头传统民居建筑特征,提取了汕头侨乡民居中西合璧的柱子风格,形成一种带有柱身竖向凹槽的莲花柱形式。北岸风塔于2021年7月22日开始施工,历经157天完成施工
2022年4月
▶汕头海湾隧道主线主体结构完工
2022年4月27日,汕头海湾隧道项目建设迎来新节点,汕头海湾隧道城际下穿段主体结构完成,也标志着汕头海湾隧道主线隧道结构全面封顶。汕头海湾城际下穿段长度为26.5米,由于城际铁路要从汕头海湾隧道下方穿行,与隧道原有桩基冲突,所以汕头海湾隧道项目从2021年7月份启动汕头海湾隧道城际下穿段工程
2022年6月
▶汕头海湾隧道举行南岸风塔亮灯仪式
汕头海湾隧道南岸风塔“光影世界,新城之美”灯光秀活动,从6月19日持续到30日。亮灯的南岸风塔位于濠江区南滨路,以“海丝”门户为主题,采用现代形构手法设计,外观上通过对玻璃形体的扭转、变形,呈现了柔美波纹的意境,为汕头市民带来光影视觉享受。灯光秀期间,创意集市和线上打卡活动双双启动,广大汕头市民“遨游”灯海间,感受滨海风光
2022年9月28日
▶汕头海湾隧道正式通车
汕头海湾隧道工程通过验收,符合通车条件,于2022年9月28日上午10时起正式开通运行。汕头海湾隧道全长6.68公里,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起点于天山南路与金砂东路交叉口,终点于虎头山隧道口。隧道通车后实行免费通行,两岸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40分钟缩短为6分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