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邀调解是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机制下应运而生的,特邀调解员虽在法院正式编制外,但在诉前解纷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从贯彻实施特邀调解组织诉前调解以来,调解员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凭着一腔热忱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也得到社会和当事人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案件调解时艳阳高照,结案时已繁星满天。这几乎是调解员的工作常态。一纸诉状,承载着当事人对法的崇高期望,寄予着对受理者无言的重托。调解员接过诉状,倍感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不辱使命的担当和责任。透过诉状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法的方方面面。有时即便调解一个简单的诉求,也要熟悉案情,了解案情。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妥善处理,也要找寻N个法律依据。在法律知识不断普及的当今社会,人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案件不断攀升,调解的难度也陡然增加。在每一个调解成功的案件背后,调解员在法的框架内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才能换来当事人的欢颜笑容、握手言和。不论是调解成功还是调解失败,调解员们付出的都是百分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告程某诉被告何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原告花费28万向被告购买二层商铺楼一处,房屋交付后原告着手装修,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住建部门一纸封条让原告办理房屋登记的希望落了空,无奈之下只能诉至法院解决。特邀调解第五组调解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原告情绪激动,扬言被告不退房款誓不罢休,被告声称原告无理取闹决不妥协。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被告人在外地,不能现场展开调解,调解员们只好运用在线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两名年逾六十的老调解员,一人一个分别进行劝说,用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终于将双方当事人情绪平复,并同意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达成调解协议后,负责任的调解员们为了慎重起见,亲自到现场协调双方当事人进行房屋交接和物品清点,一会儿电话,一会儿视频,让外地当事人也能“眼见为实”,原告的心也踏实地放在肚子里。所有交接手续完成以后,原告微笑着表示感谢,被告微信里发一句“谢谢”,这就是调解员们简简单单的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告张某诉被告刘某相邻关系纠纷,两家邻居,但因为房屋地界矛盾结怨多年,经村委会调解无果诉至法院。特邀调解员们接到案件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当天下午就到当事人院落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两家除去公共墙,都不够土地证上的尺寸,调解员们提议双方各让一步,并且从双方父母年事高、不宜闹僵的角度苦口婆心地劝说,四个调解员四张嘴,磨磨叨叨直到夜幕降临,最终也没有做通原告的工作,以调解失败告终。返回法院的众人垂头丧气,倒不是因为付出没得到回报,而是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没有为当事人解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调解员们每天都在经历,与陷入婚姻危机的当事人促膝长谈、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送达调解协议……有人说:“真傻,调解一个案子这么费劲,还要自己贴上电话费,图个啥?”调解员们说:“为当事人解决了企盼解决的问题有点成就感,也为缓解人民法院办案压力奉献了自己的余热,何乐而不为!”也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是冲着补助多!”其实,区区那点补助,比起调解工作需要付出的艰辛,简直微不足道!调解员们的工作虽然没有法官审理案件专业要求那么高,但对案件和当事人负责任的态度是一致的,既要案结事了,又要兼顾着法与情,确实不容易,更别提还要面对当事人的刁难和外界的质疑、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案今天办,能办的案马上办;困难的案想法办,复杂的案梳理办;限时的案计时办,所有的案认真办。若做不到最好,力争达到更好!——这是特邀调解员们恪守的工作准则!在别人看来调解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在调解员看来调解工作有苦有甜,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处理好了皆大欢喜,但处理不好两头都结怨,只要调解人员有爱心、耐心和热心,就能真正解决好揪心事,烦心事,就能扮演好“和事佬”,就会有当事人的破涕为笑。一个小小的调解员,在多元解纷的大舞台上也能发挥出大大的能量!

作者:刘护林

编审:张开明

发布:晋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