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消息传出,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一心想要“光复”大陆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意味着他此生恐怕再也无法踏足他的浙江老家,只能一辈子待在小岛之上,成为偏安一隅的岛主。不过蒋介石并未死心,既然不能反攻大陆,也要保存最后的力量,重新建立起两岸之间的军事力量平衡关系。

只是蒋介石错估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美国率先就对台湾发展核武器的计划进行干预,始料未及的蒋介石只能就此作罢,这也反映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美国三方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核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时期

要想搞清楚台湾发展核武器的来龙去脉,还得放在冷战这个大背景之下。

彼时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中苏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之后,1954年的12月,美国和台湾自然而然走在一起,签订了《美台共同安全防卫条约》。

此条约规定可以在台湾地区部署核武器以对抗大陆,随即在1958年1月,美国便开始在台湾部署装备有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

(“斗牛士”导弹是美国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地对地巡航战术导弹,既能发射常规弹头,也能发射核弹头,于1954年开始服役,最初编号为B-61A)

“斗牛士”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之所以在台湾部署核武,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威胁大陆,使之不能武统台湾,并在必要时攻击对岸机场、基地等军事设施。

二是加强台湾的防卫能力,提振台湾的抵抗士气。

不过这显然是美国的象征性手段,因为在1959年8月13日,台湾的“国防部参谋总长”彭孟缉向蒋介石递交的一份报告显示。

“斗牛士”导弹的射程虽然有600里,可美国故意将地面导引站设置在马公,使得有效射程大为缩减,仅为200里,只能威胁到大陆沿岸的六个机场。

这令蒋介石极为不满,却不敢向美国动怒。

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陆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后,蒋介石下定决心要自研核武器,来扭转政治及军事上不利的局势。

1965年7月,蒋介石命令“国防部次长”唐君铂筹建“中山科学研究院”和核能研究院,并投入大手笔,拨款1.4亿美元用于研发。

考虑到核武器过于敏感,为了避免耽误研发进程,蒋介石效仿以色列的模式,即假借民用的旗号,从当时世界上核能较为先进的国家获取技术援助。

重赏之下,必有猛夫。在大把撒钱的吸引下,1965年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恩斯特·戴维·伯格曼秘密来台,建议台湾复制以色列的方法,具体为成立专责机构、分设核能、导弹、电子三个研究部门。

同年12月,台湾核能研究所所长郑振华及其助手访问以色列,参观其核设施。

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从联邦德国得到消息,获悉了台湾密访以色列,并且台湾当局还准备花费5000万美元从联邦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手里购买一个50兆瓦重水反应堆,用来提炼制造核武器的铀原料。

美国政府感到此事非同小可,先是组建调查团前往台湾调查核能反应堆选址,再施压联邦德国政府,劝说不要将反应堆卖给台湾。

台湾当局迫不得已,有所收敛。

1967年2月,郑振华向美国保证,购买的反应堆只用来商业电源使用,并把购买协议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检查机制之下,随时可以前来检查。

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之所以对核武如此上心,是因为当时的中苏关系逐渐交恶,有松动的迹象。美国内部官员开始出现一种声音,即拉拢中国,为我所用,扳倒苏联。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核武这玩意实在是过于可怕,一旦研制成功,注定改变周边国家的军事平衡,更会加剧地区本已紧张的局势,毁坏原有的政治体系。而二战后的雅尔塔政治体系正是美国一手所建,它显然是不愿这体系过早崩溃。

干预台湾的核武研制计划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有台湾的口头保证,美国也不敢掉以轻心。

197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按惯例对台湾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结果发现500多克的钚不翼而飞。

为此,美国国务院台湾事务科长李文以基辛格的名义训诫安克志(“驻台大使”),向台湾交涉,表示严重抗议。

后来的档案解密文件安可志的备忘录记载表示美国十分怀疑台湾的核武动机。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之下,台湾首次秘密研发核武器的计划(整个研发计划为“新竹计划”)胎死腹中。

基辛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经历滞涨,整体实力下滑。

为对抗苏联,尼克松上台之后调整对华政策,由过去的敌视转变为接触,甚至是合作。台湾关系在整个美国对外关系上的地位不断下滑。

蒋经国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加快研发核武器的步伐。还是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和美国能源部签订了浓缩铀的供货合同。

在1984年的合同显示今后30年的美国将向台湾提供近20亿美元的浓缩铀,此后台湾建立多座核发电厂,装机容量为514万千瓦,成为台湾电力主要来源之一。

蒋经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厚的民用基础,为台湾提供了发展核武器的便利。台湾当局也是不惜血本,在核能方面的投资从来没有吝啬过。

首先在1986年,投入的经费预算就达4.25亿美元,下一年又增加至7.2亿美元,占总军事预算的9.4%。

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完全打水漂,到1987年年底,台湾距离成功制造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估计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涉,只差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研发出原子弹。

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实则美国的“上帝之眼“将一切都尽收眼底。

1988年1月9日,台湾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窃取了核武器计划的机密文件,并且在CIA的帮助下,逃到了美国。

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张宪义又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作证,将其掌握的台湾偷偷研制核武器的内幕合盘托出,并说台湾准备在射程为1000公里左右的“天马“导弹上安装核弹头。消息一出,外界舆论哗然。

合着台湾不仅想拥有核武器,还想拥有打击对岸的导弹发射能力。那时正是压倒苏联的最后关键时期,美国不想因小失大,去触及大陆的逆鳞,立即向台湾施压,要求终止发展核武器计划。

其实张宪义早年在赴美留学期间,就成为CIA的间谍,并被CIA安插在台湾核心研发部门中。台湾研发核武器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

这一事件发生后,蒋氏父子二人的多年心血全部付之东流。

蒋介石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1月13日下午15点55分,蒋经国突发心脏病,撒手西去。

5天之后,美国代表团抵达台湾,开始派人拆除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台湾当局第二次研发核武器的计划功亏一篑。

这么看来,美国完全就是拿台湾当局当猴耍。其实心里早就知道台湾不会放弃研发核武器的计划,但是美国政府明面上装作一无所知,实际上是想借着出售核原料狠狠敲一笔竹杠。

到时候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向全世界告知台湾正在研发核武器,把自己放到一个道义的制高点,就能化身正义守护者,去拆除反应堆。而台湾当局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赔了钱不说,还要遭到国际社会的责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登辉时期

虽然前两次前功尽弃,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台湾确实积累和储备了不少的核技术人才,为李登辉留下了丰厚的核能遗产。共有6个核能研究所,同时直接从事核能相关人才就有1000多名。

到了九十年代,李登辉政权不断稳定,其分裂祖国的“以武拒统“的野心逐渐暴露。

1995年7月28日,李登辉就公然发言:

从长远的观点看,应该重新研究核武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从前有过一个核武器研究计划。随后遭到周边国家的一致谴责,又改口说有能力,但绝不发展。

对此,1998年,伦敦战略研究所的西格尔在对台核能情况考察后曾做出评价:“台湾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可以拥有核武器。”

李登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事也就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行动。

如今中美事实上成为已经成为战略对手,台湾的关系估计又将改变,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上,肯定会属于优先级考虑的对象。

在这关键阶段,美国或许会纵容台湾秘密发展核武器,来使台湾成为对抗大陆的桥头堡。

毕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台湾的核武器研发潜力不可小视,可能会选择以小当量投入实用为目标,实现恐吓的目的,为以武拒统增加砝码,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参考资料

《约束与局限:试述台湾核武器计划与美国对策》詹欣

《张宪义事件暴露台湾核机密的人》 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