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7日,乌克兰四个地区为期5天的入俄公投正式结束,根据当地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投票结果,四地居民赞成加入俄联邦的比例分别为:顿涅茨克99.23%、卢甘斯克98.42%、扎波罗热93.11%、赫尔松87.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举委员会同时表示,四个地区的投票率均超过法定的50%,公投结果有效。

几天前我就曾提到,公投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俄罗斯想要的结果”。

公投结果正式公布后,俄前总统、现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公投结束了,欢迎回家,欢迎回到俄罗斯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可能会组建一个新的联邦区,其中不但包括此次公投的四个地区,还包括2014年入俄的克里米亚。而这个新联邦区的名字,就叫“克里米亚联邦区”。

然而,就在公投结果公布前夕,“北溪”天然气管道却突然出事了。

26日夜间,“北溪2号”海岸平台记录到强烈的水下爆炸,一条支线压力下降,随后,俄罗斯、德国、丹麦、瑞典和芬兰也都收到了相关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溪1号”的气压也出现了下降,正常状态下管道内的大约为150bar,但通往德国的部分目前只有7bar。

随后,丹麦和瑞典的海事部门迅速展开排查,最终确定“北溪1号”出现两处泄露,一处位于丹麦境内,一处位于瑞典境内,但彼此非常接近,都位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北溪2号”有一处泄露,也同样位于该岛附近

丹麦军方公布的航拍画面显示,在管道泄露现场,天然气不断喷涌而出,海面上的泛白区域宽约数百米。

事故发生后,“北溪”管道运营商“北溪AG”表示,此次事故的损失前所未有,目前还无法估计恢复的时间。克里姆林宫表示,在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麦和瑞典方面也认为,此次泄露事故不太可能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场“蓄意破坏”。

现在,各方最关注的当然是事故原因。但“北溪”管道牵涉的利益方众多,再加上正值俄乌冲突的“多事之秋”,想要“破案”谈何容易。

在没有正式调查结果没有公布前,任何主观臆测都是不恰当的,这里只谈动机和可能性。

俄罗斯“自导自演”的可能性很小。

作为“北溪”管道的主要建造方,俄罗斯没有动机搞破坏,就算俄罗斯想要给欧洲“断气”,只需要直接关阀门就行了。

并且,两条“北溪”管道目前都处于停运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制造管道泄露事故,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万一哪天和欧盟谈拢了,想恢复供气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德国也没什么动机。

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正忙着开源节流,这样“浪费”的行为,柏林不太会去做。

说得现实点,万一到了冬天真撑不下去了,德国没准还真会求助俄罗斯恢复供气。

只要“北溪”管道一切正常,恢复供气对莫斯科来说也就是开一下阀门的事,德国不可能自己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丹麦和瑞典的嫌疑也不大。3处泄露都发生在这两个国家境内,并且博恩霍尔姆岛还位于丹麦的专属经济区内。

真正有动机和嫌疑的,当属美国和乌克兰

美国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态度人尽皆知。俄罗斯停运“北溪1号”、“北溪2号”过不了审查,这其中都有华盛顿的“功劳”。

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自主的欧洲,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赚得盆满钵满的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优价廉的俄天然气无法进入欧洲市场,欧洲各国只能被迫购买价格更高的美国天然气。仅仅是这一点,美国就有动机制造这次的管道泄露。

而乌克兰的动机和嫌疑则更大一些。

乌克兰四地公投结果公布的前一天晚上,“北溪”管道就突发事故,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乌克兰。

在基辅看来,俄罗斯策划的这场“入俄公投”,就是8年前的翻版,莫斯科想要像当初对待克里米亚那样,再吞并乌四个地区。

还有就是,此次事故势必会加剧俄欧之间的不信任,俄欧关系越紧张,就意味着欧洲可能会给予乌克兰更多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北溪”管道泄露事故,可能是乌克兰的一场“报复行动”。

当然了,这次事故很可能永远都查不出原因,但至少让全世界都明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对抗正在加剧,任何变故和转折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