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水中游,这是记者日前在潮安区赤凤镇水口村看到的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田园画卷……这便是水口村推广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7月底水稻完成收割后,经过层层技术攻关,近日稻花虾也陆续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安区赤凤镇水口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图为养殖户在放虾笼。

水口村是广东省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单位——中国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驻点村,近年来,由于村民大多进城务工,缺乏耕作劳动力,村里20亩碎片化土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2021年7月,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赤凤镇后便开始谋划,通过依托土地复耕政策,充分利用珠江水产研究所淡水养殖技术优势,协同村“两委”将撂荒土地流转活化,在今年5月开始投放虾苗,打造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示范。

驻水口村第一书记罗理告诉记者,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原预计在7月底实现“虾稻双收”,但在实践之初却遇到许多难题,导致虾收成的时间延缓。“我们投放的澳洲淡水小龙虾在潮安区还没有人养殖过的,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所以包括对当地的水土适应,天气突发性的影响,池塘池底的改造等各方面我们都碰到了难题。”罗理说,水质酸碱度是影响虾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水口村水质偏酸,造成了前期养殖的虾难以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捕澳洲淡水小龙虾。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队技术人员通过每日水质检测、调控后,反复进行试验,如通过播撒生石灰水等一些办法调控水质,虾的成活率才慢慢得到了保障。“经过这段时间进行技术攻关之后,现在虾的存活率可以达到85%,如今虾的生产周期是没问题的。”罗理信心满满。

面对高温、台风和突发的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对虾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基地也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打氧,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在水温升高的时候,做好局部的遮阳,让虾有地方可以藏身。经过层层技术攻关,目前水口村稻花虾养殖基本趋于稳定,亩产达到200斤,市场价为每斤80元左右,“稻虾共作”成效初显,铺就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路,也为后续推广稻虾种养模式积累了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户展示捕获的小龙虾。

“我们在稻虾共作中摸索中获得一些经验,接下来有信心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示范基地,下一步也将计划培育虾苗,把虾苗输送到潮安区以及其他地方,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一个新模式。”罗理表示。

赤凤镇镇长蔡烜表示,水口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实施后,将为全镇在撂荒土地复耕复垦复合利用、特色产业打造、村民增收等方面提供良好示范。同时,赤凤镇将结合部分乡村已有的民宿资源和文旅发展规划,整合打造“渔耕田趣”农旅体验园,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潮州日报记者 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