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互相接触和试探,毛泽东和周恩来语言的魅力

美国人性格开放,有点什么成绩总喜欢拿出来炫耀。这一点在外交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时候,和周恩来总理谈话。基辛格先是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喜爱,接着话头一转,聊到了美国成功登月的事情。

基辛格话语中含沙射影的炫耀美国科技实力强,嘲讽中国科技落后。周恩来听到情绪却没什么波动,甚至还幽默的和基辛格开起了玩笑:“那都是老祖宗曾经踩在脚底的东西,没什么好稀奇的。”

周恩来说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就住在月亮上。而基辛格当然不理解了,他甚至猜想,中国是不是秘密登月了呢?

周总理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巧妙地反击了基辛格的炫耀,而且还缓和了双方的气氛,最终促成了后来尼克松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坐着飞机抵达北京。这时候毛泽东刚刚做了一个手术,身体还在康复中,并没有到机场来。周恩来率领接待组来机场迎接,为了表示中国对尼克松总统的尊重,这次使用了中国最高规格的礼仪,仪仗队人数高达360人。

尼克松刚一下飞机,周总理就热情地迎了上去,两人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总理率开口寒暄:“我们的双手都跨越了太平洋。”说完双方都笑了起来。不远处的记者眼明手快,快速按动相机的快门,记录下来双方握手的美丽画面。

接着先将尼克松一行人送到了下榻的酒店,稍作休息,尼克松就先去见了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候大病初愈,在中南海丰泽园中休养,两人就在此处会晤。

毛泽东由护士扶着站起来,微笑着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上前两步,也伸出手握住毛泽东的手,两人互相问候。之后宾主落座开始聊天,基辛格谈到在大学教书时期,曾指定班上的同学研读毛泽东的一些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聊到书本,很有兴致,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没什么可学的。”

尼克松也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

毛泽东因病说话有些慢,但思路和表达很清晰,他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我们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个。”

毛泽东的“这个”,大概是指中美这次会谈。

尼克松又问:“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你叫他什么?”毛泽东听了这话就笑了,还是一旁的周恩来回答了尼克松的问题:“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有时也叫他们匪,总之互相嘲讽是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几个人又聊了很多,本来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情况,原计划这次谈话只有15分钟,但这么一聊就聊了1个小时。尼克松告辞的时候,毛泽东对他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很不错。”

尼克松笑着摇摇头,还对周恩来赞叹:“他读得书太多了!”

这次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就这样结束了,其实谈话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双方第一次见面,又都带着诚意,所以一切都十分愉快。

之后,尼克松访问的事情,基本都是由周恩来总理负责的。两人吃午宴的时候,还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尼克松帮周恩来脱去大衣,两人在餐桌上互相碰杯。

后来还有记者采访尼克松,问到了餐桌上趣事,尼克松表示:“我尊重总理,他举止优雅,对人没架子。我见到周恩来第一面,就被他的气质所折服,帮忙脱去大衣是想表达我对他个人的敬仰和尊重。”

这次国宴上,不仅仅尼克松和周恩来有交集,尼克松的夫人帕特也周恩来有交流。帕特见桌子上烟筒,烟筒上面的图案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帕特就指着图案对周总理说:“他们太可爱了!”

周总理就说:“那我送你一对。”

帕特十分惊讶,不敢置信地问:“你要送我香烟吗?”

周总理笑着解释:“不是香烟,是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对被送出国的熊猫,分别叫兴兴和玲玲,他们住在了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公园中,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两只活宝的名字。

当然除了融洽和愉快的部分,尼克松这次访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但都被周恩来巧妙地化解了。周恩来有两次会谈,都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次是会见美国代表团中的黑格先生,黑格说了一句很有迷惑性的话:“中美存在许多相同之处,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这个词的英语是“viability”,周恩来听到这个词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先让翻译重新翻译了一遍,有拿出词典自己查阅和确认,发现“viability”翻译过来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周恩来直接问对面的黑格:“我想请教一下黑格先生,为什么我们的谈话中,会出现“生存能力”这样的字眼。”

黑格却并没有意识到他用词的不妥,反而颇为无所谓地说:“我的意思是,苏联在中苏边境放置了约50个师,将近百万军队。这威胁着中国的生存,美国不会坐视不管,这是霸权主义。”

周恩来不赞同黑格的话,反驳道:“中国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不需要任何国家的保护。”

黑格也严肃起来,放缓语气说:“我只是对中国的安全感到担忧罢了。”

周恩来有些生气地说:“中国的生存能力,不需要美国来关心。美国总在世界上保护别人,却不管别人愿不愿意!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霸权主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这一番话说完,黑格无言以对,只能向周恩来表示歉意,并连连说是自己用词不当。

中美之间最大的矛盾,并非这些观念上的小问题,真正的核心点是台湾问题。这次尼克松访华,双方确实都诚意满满,但就台湾问题,不可能达成共识,所以很难在两国关系上取得实际性进展。

双方就这一问题再次展开了讨论,两边立场都十分坚定,互不退让。尼克松见会谈僵持,就炫耀似的和周恩来说:“美国核武器数量众多,可以将地球毁灭十次。”

这话看似炫耀,实则是威胁。实际上中国在60年代也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只不过技术不像美国那般成熟,更不会大量地储备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听了尼克松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不慌不忙地回怼:“中国的核武器倒是不多,只够毁灭世界一次罢了。”

最终双方还是没有达成共识,但两国关系已经出现松动,美国表示:愿意从台湾逐步撤军,也“期望”未来中国能够实现真正统一。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他的语言艺术似乎怎么听也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