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发生在上世纪1965年至1980年,短短的十五年间的一段历史往事。那是一段特殊时期,在特殊情况下,一场绝无仅有的“靠山近水扎大营”的工业建设。由于历史原因,“三线军工厂”曾经是个神秘的词汇,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公开见诸报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爱那些神秘而小众的景点,三线厂的旧址也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辽宁省凌源市的努鲁尔虎山中,因特殊的地形,这里被划分为小三线建造军工厂。475厂始建于1947年,原厂址在黑龙江省东安市,1951年该厂被命名为“国营475厂”,第二厂名“国营向东化工厂”。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厂主要生产无烟火药,装配了大批枪炮弹药。1969年,475厂迁往此地,上万名工人开始扎根沟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的厂房内,满眼都是废弃的厂房和办公楼,有军工超市、军招一所、军招二所、公社食堂、还有军工大礼堂等等。很多厂房都破败不堪,内部垃圾遍地,门窗玻璃也都已破损。但是红色的军招所保存的还算不错,应该是近些年还有人在此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惊讶的是院子里还有一个崭新的大炮,还有几个小型的迫击炮。后来经过网上查找,确认此炮为WA021式155毫米加农榴弹炮,引进的奥地利gc45榴弹炮的技术,于1987年完成技术设计和产品技术鉴定,拥有辅助动力系统,在当时是世界上相当先进的火炮。1988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主要供外贸出口,少量装备部队,军内代号88式155加榴炮,一开始准备用于替换掉现役的66式加榴炮,不过由于全军推行火炮自行化,这种火炮也就没能大规模装备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厂子开始搬迁,两万多工人被异地安置,厂子搬迁到辽阳还有鲅鱼圈。搬迁时将所有的设备都进行了拆迁,销毁,遗留下来的都是空荡荡的厂房,居民楼,学校,医院,文化宫,体育馆,还有一个发电厂,大型浮法玻璃厂,以及废弃的厂房等等。很多厂房都交给了地方,我想这个炮应该是当地想要开展军工旅游业而拉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军工厂的日子是很安逸的。军工厂的建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也有着很大的改善,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照明电、自来水和液化气。一墙之隔,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卷:一边是炊烟袅袅,一边是机床的轰鸣;一边是耕地的老黄牛,一边是奔驰的“解放牌”;一边是老乡扛着撅头下地,一边是工人骑车上班;一边是职工的宿舍楼,一边是农民的砖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有很多这样废弃的军工厂,成了工业遗址,其实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影视基地,休闲游,摄影基地这样的场所,改造不需要太大投入,保持原有味道就很好,主要是卫生清理,不要让自然完全湮灭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