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人说,俄军应该像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一样,死守位置关键的红利曼。

俄军撤出红利曼后,乌军将南北打通,可以灵活在全线发起下一轮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纳粹德军合围斯大林格勒的时候,苏军可比如今的俄军被动了不知多少倍,几乎都算得上是给死死地困在了绝境之中。

红利曼战役有关指挥和后勤补给方面的“不给力”,专家们都认真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就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做个比较。

看看这组数据:

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防御时期(1942年7月23日—1942年11月底),德军以及仆从国军队就战死了25万到30万人。

而与此同时,苏联三个方面军在防御战期间一共损失了64万人、1426辆坦克、12137门火炮、2063架飞机。

而截止到第二年2月战役结束,苏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据估算,双方共计伤亡了近300万人(注意是伤亡,不是战死),其中有100多万是德国及其轴心国官兵,剩下的,就是苏军了。

而相关具体的数字,苏联并未公开,至今也没有定论,但能推测出的是,苏军的伤亡,至少为德军的一倍多。

至今仍有卫国战争苏军遗骸被发掘和埋葬,而他们用生命保卫的国家早就不复存在了,所属民族有的还相互敌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单兵用命来填的——长期且极为艰苦和血腥的巷战,一条条街道,一栋栋楼甚至是一个房间的争夺....最终由于德军的补给线太长,在漫长的严寒环境下,战争潜力被苏军耗光了。

比如,下面这个巴甫洛夫大楼,当年苏军就死守了3个月(1942年9月26日-1942年11月25日)。而顽强抵抗德军轮番猛攻的,仅仅是23名苏军战士和那些被困在楼内的苏联市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23个苏军中,除了一名战士的身份尚未查明外,其余22个分别是——11名俄罗斯人、6名乌克兰人,其他6名则为格鲁吉亚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鞑靼人、犹太人。

谁能想到,曾经在一面红旗下共同抗敌苏联兄弟,如今相互视为敌人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苏军在用人命和大量资源,硬生生地拖到了“消耗战”的阶段,然后转败为胜的。

其实,这方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多数战争中,苏军/俄军即便取得胜利,也往往是要付出几倍于敌人的代价后,“惨胜”的。

这可能就是一种“战斗民族特色”——尚武却不太善战,但非常抗揍。

然而,放到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俄罗斯人多抗揍,也再不允许它去打类似于卫国战争的那种“消耗战”了。

时代变了,人和事都不能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半年多,即使前线兵源非常吃紧,但俄政府却只“轮调”了10万多“合同兵”。

但实际上,俄罗斯虽然人口少,好歹也有1.44亿,现役武装力量的总人数为100万左右。

其中的40%为自愿入伍的“合同兵”(这部分边疆地区的乡下青年和少数民族占比非常高);剩下的,就是按地区人口比例征来的义务兵。

针对这些义务兵,从90年代中期开始,俄政府就做出过承诺——非必要时刻,不派义务兵出国作战。

当然,这样的考虑,一方面是“守家”的需要——俄熊的地盘实在太大了,占了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1.4%,周边环境又特别复杂,无论多少人,一分配开来,仍旧像撒胡椒粉似的,零零散散,总觉得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国内的稳定和民众情绪。

无论是普京还是绍伊古,都不敢去打二战那种“消耗战”。

即便北约东扩和乌克兰政府极度亲西方的政策导致了俄罗斯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但对于普通俄罗斯人来说,仍旧并未上升到剧烈的国耻家仇的程度。

毕竟,“特别军事行动”无论结果如何,对俄罗斯来说,都不会是二战时代的那种“灭国之战”。

但如果守卫红利曼的近万名俄军和顿巴斯民兵真的被乌克兰全歼,在铺天盖地的现代传播手段发酵下,却将成为俄罗斯现政府的一个巨大丑闻。

乌军撤下了红利曼政府大楼的俄罗斯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现在的人命,已经耗不起了。

前段时间,俄联邦政府宣布准备“部分动员”30万预备役后,为了追求政绩,一些俄罗斯地方官员不顾“部分动员”的限制,强行去民间“抓壮丁”,结果很快引起了全俄境内不同程度的恐慌。

随后,俄联邦政府再次做出声明解释,纠正了很多错误做法,才勉强平息了这轮恐慌。

毕竟,在现代战争环境下,你已经无法和二战中那样,给士兵一把枪,几十发子弹,再挂上俩手榴弹,换一身衣服,就拉他去前线为国家作战了。这些菜鸟们,可能连“填线”都不够格。

而且,一旦俄军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大规模强制征召年轻人,俄政府的统治基础,也可能会被动摇。

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老大爷们被动员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样的,也被“动员”了,抽烟这个家伙看上去就是个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俄政府从最开始起,叫它“特别军事行动”,而非“xx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稳定国内的社会情绪,以缓解战争带来的民意压力。

客观看,不仅仅是俄罗斯,当城市化和工业化到达一定程度后,任何国家在战场上,都死不起人了,反战情绪也更容易被传播和渲染扩散。

更何况,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无论结局如何,对于俄罗斯而言,这都不会是二战时苏联面对的那种“灭国之战”。

前阵子,素来战绩不错的俄第58集团军确实也想死守红利曼(这可是卢甘斯克的门户)。但搁不住乌军直接绕至红利曼外围,切断了红利曼俄联军的绝大部分后勤补给线。而仅剩一条通往南方的公路,乌军则留着围点打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9月30号,这最后一条公路也完全处于了乌军的火炮打击范围之内,任何俄军要想给红利曼守军送物资,都将面临乌军海马斯的炮击。

这种情形下撤出,确实是没有了选择的选择。

此外,俄军虽然被动了,但手里还是有“牌”的。

四地完成“入俄公投”后,在俄罗斯语境和法律叙事中,乌军继续打这四个州的俄战区,就等于“攻击”了俄本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俄方就有理由直接使用战术核武器了。

虽然只是“战术核武器”,并非那种大国互相宣战后,毁天灭地的全面核战争,但战争的走向,依旧相当危险,很具威慑力。

现实就是这般的魔幻,四地“公投入俄”后,普京总统讲话中就说了——“乌军对乌东四州的进攻,等同于进攻俄罗斯本土”。

而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在乌东四州打仗的乌克兰军队,攻入红利曼,那不就是在“侵略俄罗斯领土”了吗?

似乎,通过“公投”,俄政府已经将“特别军事行动”,变成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自卫反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