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先主传》中注引了《九州春秋》中记载的这么一则故事: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这是说刘备依附于刘表时,连续好几年没事干,生活安逸的日子过久了,结果身体都发福了,由此,刘备悲上心头。
根据历史记载,刘备自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投奔刘表,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招揽到诸葛亮时,这中间的六年时间,确实没干什么大事。
唯一经历的一次战场厮杀,是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于博望坡击败了夏侯惇。
长达六年的时间,刘备就驻扎在小城新野,没有目标,也没有实力去实现目标,小日子是安逸了,可心中的野望之火却熄灭了不少。
如果不是后来遇见诸葛亮,一出《隆中对》,让他又获得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的方式,或许,就没有三分天下时的刘备了。
而同时期,曹操清除了袁绍及其遗留下来的势力,还能远征乌桓消除边患,为未来南下征讨荆州、江东,扫清了所有障碍。
另一位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物,孙权也没闲着,初掌江东的他,经过一系列平叛战争,巩固了江东基业及自己的地位。
甚至,孙权还能抽出余力向外扩张,而扩张的方向,正是荆州,至“赤壁之战”发生前,孙权三次进攻江夏,将大半个江夏占据。
曹操和孙权都在积极扩张,刘备却只能待在新野等着肚子发福,也难怪他悲戚戚的。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刘备当时没有实力参与天下争霸及扩张势力呢?
刘备也不是没想着主动参与进去,比如给曹操找点麻烦,他在得知曹操要远征乌桓时,就曾劝说刘表出兵偷袭许昌,但被刘表拒绝。
事后,当曹操远征归来,刘表又向刘备表达出了后悔之意,“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
曹操劳师远征,确实是偷袭其后方的大好时机,可刘表为何拒绝?
其实,刘表表达的后悔之意,只是为了安抚刘备,而不是真后悔,他本来就没有出兵跟曹操作战的心思。
原因有很多,下面就聊聊这个事。
其一,当时荆州正在面临外部入侵。
前面讲了,孙权在攻打江夏,从建安八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3-208年),五年时间三攻江夏。
刘表需要应对孙权发起的战争,无意在此期间开启双线作战。
其二,刘表未必能说服荆州士族出兵攻曹。
刘表虽然是荆州牧,还是汉室宗亲,有名义,也有地位,可荆州的军、政大事,他未必能全部说了算。
刘表当初入荆州,是孤身一人来的,没有带任何属于自己的班底,即使有朝廷的任命和汉室宗亲的身份,想掌控荆州也有相当难度。
刘表可不是刘备,到哪都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糜竺等一帮死忠。
为此,刘表不得不跟荆州大族蔡氏联姻,才获得了荆州士族的支持,得以在荆州站稳脚跟。
但付出的代价是,刘表的执政受制于荆州士族,如出兵跟代表朝廷的曹操对抗这样的大事,没有荆州士族点头是不行的。
而荆州士族的态度,至少掌权的那一帮士族,是不愿意跟曹操敌对的。
袁绍和曹操大战期间,荆州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劝说刘表举州归附曹操,《三国志·刘表传》中记载: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
后来曹操南下时,蔡瑁、蒯良等极力劝说刘琮不战而降,其实是早有想法的,曹操不南下,他们没准也会主动北上投降。
掌权的荆州士族都是这样的倾向,刘表没法出兵攻曹。
其三,刘表本人无扩张和争霸的意愿。
刘表名列汉末“八骏”之一,骨子里是个标准的文人,治理地方或许还行,可乱世争霸,既非其所长,也非其所愿。
王夫之评价刘表时说:
表非戡乱之才,何待杜袭而知之?表亦自知之矣。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也,势无适胜也,以诗书礼乐之虚文,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表之为表,如此而已矣。
按照王夫之的评价,刘表能守好荆州就不错了,主动去参与诸侯争霸,他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本事。
当初,袁绍和曹操大战,韩嵩、刘先等在劝说刘表归降曹操前,也提醒过他,要么就趁机起事,公开争霸的态度,要么就找一方势力投降,不能观望中立。
可史书记载的他当时的态度是“表狐疑”,他没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由此也能看出,刘表根本就没有争霸天下的意愿,也不愿意主动去得罪强大的诸侯。
让刘表主动出兵挑衅曹操,实在是有些难为他。
其四,刘表不是那么信任刘备。
《三国志》中有记载,刘备来到荆州并驻扎在新野后,很多荆州的豪杰之士都主动去投奔刘备。
这些人估计都是不受刘表重用的,所以到刘备那去找出路。
但不管如何,荆州的人才不等着荆州牧刘表任用,而是去归附刘备,自然让刘表尴尬。
也因此,刘表对刘备有些不放心,担心其对荆州有什么想法,“表疑其心,阴御之。”
刘备劝说刘表偷袭许昌,荆州士族是不会同意的,如果刘表同意,只能派刘备去,要给刘备兵、钱、粮。
如此一来,不是给刘备增加实力吗?刘备有了兵,不打许昌,而是和刘表争夺荆州主导权怎么办?
刘备会不会这么做?谁也不知道,但刘表大概率会这么想,特别是他本来就疑心刘备。
且万一刘备真去打许昌,占领了朝廷,还会老老实实听刘表的?刘备就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表自己或许不会有争霸之心,但他也不会允许曾经依附于自己的人将来骑在自己头上,这是个常见的上位者的心态问题。
如此,刘表自然不会同意刘备提出的偷袭许昌的建议。
综上分析,就能知道,曹操远征乌桓时,刘备向刘表提出趁机出兵给曹操找麻烦的建议,刘表马上就拒绝的原因了。
也因此,刘备只能继续老老实实在荆州过安逸日子,荒废了六年之久,直到遇见诸葛亮。
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按照刘备的整个人生来算,也就十分之一的时间。
但按照刘备起兵征战至人生终点的时间来算,就接近六分之一的时间。
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抛开蜀汉政权后来的部分战略上的错误和失利不谈,蜀汉在三国中最弱小也是很正常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