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底线》中“江歌案”单元呈现,舆论也出现了两极化的争议。有人在质疑刘暖曦(刘鑫)为什么还有粉丝,有人同情江歌妈妈的遭遇。沉浸式的体验,观众的代入感非常强烈,不得不说,该剧中的法制细节,直触人心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部剧历经1128个小时反复打磨,最终登上了舞台。我很喜欢周亦安的一句台词:“这对我们来讲是卷宗,可对当事人来讲是人生”。放在一些事件的人物原型身上,观看荧幕的我们,何尝不是一样的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底线》中“葛晴晴和穆子琪”单元,在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热议,“指桑骂槐”的味道非常浓郁。进行比较会发现,剧情和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坚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的人,是丈夫而并非是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观众们通过剧情,还是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江歌的妈妈。而且江秋莲在电视剧开播前,就已经开始转发《底线》的动态。要知道这位母亲,所有的社交平台,都与自己的女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歌案”这些年来的争议,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因为该案件非常复杂,而且时间跨度非常大,再加上很多人都是道听途说,具体的来龙去脉鲜少有人清楚。所有人的认知里,是一个年轻的女孩,为了自己的好闺蜜失去了生命,母亲开启了维权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江歌是一名中国留学生,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遇害。案发当日,刘鑫和江歌两个人,一起回到了公寓,没想到陈世峰,也就是刘鑫的前男友在此等候多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当事人最为清楚,但是结果是江歌因为“挡刀”而死,最终抢救无效身亡。结合穆子琪和葛晴晴这个单元来看,有太多雷同之处,毕竟穆子琪也是为了自己的好闺蜜“挡刀”,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后江歌的母亲,出现在了公众的面前,诉说女儿的冤屈。与此同时,针对刘鑫的声讨,铺天盖地而来。很多人斥责她见死不救,也有人觉得这是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后来为了躲避这件事情,刘鑫长时间躲避,连江歌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媒体的助推下,刘鑫和江歌的妈妈见面了。虽然她声泪俱下,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但是并没有得到这位母亲的原谅。《局面》针对两位当事人也做了专访,这起案件再一次因为字字诛心的谴责,登上了舆论的制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19年,刘鑫更改名刘暖曦,寓意暖暖的阳光照进声明,像晨曦一样,再一次引发了热议。刘鑫更改了名字,可以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结婚生子一气呵成,但是江歌妈妈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鑫的改名,意味着这位母亲,必须重新举证,证明刘暖曦就是刘鑫。为了办理这件事情,江秋莲奔波于两国,用9个月的时间,落实了这件事情。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为江歌母亲鸣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为何要对号入座”?

作为一名单亲妈妈痛失爱女,没有换来被救者的一句感谢和愧疚,着实是一个悲哀。时隔6年,江歌的冤屈,以“雷同的剧情”方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有人第一时间坐不住了,直言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歌妈妈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应,作为受害者的母亲,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卷宗的来龙去脉。江秋莲表示:“没有任何相符之处,你为何要对号入座”?相信不少粉丝,都嗅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案件必须掰开揉碎了之后,再融合在一起,给予观众新的启示。《底线》中“女主播猝死案”,就可以看出编剧的用心。对比当下的环境,进行剧情上的调解,这类案件富有时代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法者办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对待事物的评判,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面前,那种权威感贯穿全剧。随着剧情的开展,观众们看到庭审的流程,还有调解过程中,贴切生活引人深思的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每一本卷宗的背后,都是悲欢离合。观众们在每一个单元中,都感受到了普法教育的意义。《底线》的宣传片中,有一行大字:“相信法律,邪不压正,正义永远都不会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结合每一个单元的故事情节来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触碰到法律底线的人,最终都无处遁形。沉浸式体验,是对演员演技的认可,但是将“戏”延伸到生活,喋喋不休地带节奏,是否有点心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穆子琪”的丈夫,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而现实生活中的江秋莲,精神上的折磨,网络暴力从来都没有终止过。前段时间刘暖曦还将江秋莲告上了法庭,面对恩人的母亲,能够做到这个份上,真的问心无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互联网并非是法外之地,但是一个有记忆的地方。品行不端正的人,注定会遭到道德谴责。希望每个人在追剧的过程中,深思每个案件背后的教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想问一句,改头换面可以从头再来,回忆是否可以做到自欺欺人?如果身正不怕影子斜,为何“虚构的故事”有雷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安?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