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菌目—裂褶菌科

真核生物域

真菌

担子菌门

伞菌亚门

伞菌纲

伞菌亚纲

伞菌目

褶菌

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的一科。担子果开始时为杯状,然后变为盘状。菌盖表面生有绒毛,与一狭窄的基部相连,子实层体为假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假菌褶纵裂而向两边反卷。单系菌丝,孢子光滑,无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裂褶菌与伞菌的菌褶不同源,因此将此科归入非褶菌目中。本科仅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ne),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分布广泛,可食用,也可以药用。

裂褶菌,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别名:白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其提取的蘑菇葡聚糖能提升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力,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该属已发现有 3 个种,其中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采食裂褶菌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为高档食药用菌。裂褶菌形态、交配特性和生活史早有系统研究。

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

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1.形态特征

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成熟后产生孢子

裂褶菌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生理特性

不同培养基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裂褶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CA、PA、O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较慢,但均在15d 长成了满皿。从菌落性状上看:裂褶菌在4 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几乎一样,菌落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些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极细,极薄,白色绒毛状。菌落紧贴在培养皿壁生长。

不同碳源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碳源的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裂褶菌对果糖的利用最好、菌落直径最大,其次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乳糖的利用最差。所以在培养该菌时用果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最好。从菌落性状上看:5 种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相似,菌落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薄,呈白色絮状。

不同pH值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pH 值条件9 d的培养,可见裂褶菌在pH4.0~10.0 均能生长,但pH6.0~7.0 时生长最好,为最适生长范围,pH6.0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 值。pH>6.0 或pH<6.0 时,菌落生长势下降,生长相对缓慢。从菌丝培养性状上看,pH值过高过低时菌落菌丝稀疏、色淡,其它未见明显区别。

不同温度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梯度条件培养可见,裂褶菌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20~25℃生长较好,且生长速度较快,为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菌落生长缓慢(表4)。从培养性状上看,低温条件菌落层稍厚,高温度条件下菌丝层薄,其它未见明显差异。

不同光照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3 种不同光照处理,对裂褶菌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裂褶菌在全黑暗条件下,菌落直径生长速度最快,其菌落6d就长满培养皿。其次为漫射光,最大菌落直径在12d为8.794cm。全光照条件生长最慢。各种光处理未见菌落特性有明显差异。裂褶菌有23238种交配型,不同的交配型可交配。

3.分布范围

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营养成分

裂褶菌的蛋白质含量为7.6 g/100 g与Aletor(蛋白质含量为 27%)、Longvah等(蛋白质含量为16%)的结果相比差别较大,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受裂褶菌的种类及品种、不同的发育阶段、地域以及当地土壤、水分的含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脂肪含量很低,只有 0.2 g/100 g,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达71.0 g/100 g;灰分的含量也较高,达18.1 g/100 g,且明显高于以前的文献报道,原因可能与裂褶菌的品种和产地有关。

裂褶菌中的总黄酮含量为530 mg/100 g,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用含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饲喂大鼠60 d,结果表明,裂褶菌能使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红细胞 Na- K-ATPase和Ca- ATPase等的酶活性明显升高,使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使过氧化脂质和脂褐质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明显地延缓衰老的作用。其原因与裂褶菌所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其他功能性成分有关。本试验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 0.07 mg/100 g,β-胡萝卜素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对过氧化自由基敏感,是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以及其他自由基有效的捕捉剂,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的伤害。裂褶菌中富含烟酸 9.80 mg/100 g,烟酸与提高乳酸脱氢酶活力、促进血乳酸转变为丙酮酸有一定的关系。郝瑞芳用动物试验研究表明,用含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喂养小鼠 60 d,裂褶菌能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贮备能力,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乳酸含量,促进并增加了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该结果与裂褶菌中含有烟酸有一定的关系。

褶菌的矿物质含量很丰富,钾的含量较高,达781.2 mg/100 g,钙含量为186.6 mg/100 g,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Zn>Mn>Pb>Cu>Se。Fe 为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裂褶菌中 Se的含量为 0.0033 mg/100 g,Se是 GSH- Px和磷脂氢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损伤;Se能有效地改善各种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关系,起到了抗氧化防御系统中“缓冲剂”的作用。此外,裂褶菌还含有 Zn 4.5 mg/100 g,Cu 0.2 mg/100 g,Zn和 Cu都参与 SOD的合成,Zn是 SOD的辅基,又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是酶活力所必需的成分。

裂褶菌的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0%,色氨酸未检测出。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达 0.61%和0.89%,与 Longvah等的结果一致。临床研究证明,天门冬氨酸可增强人体体质、消除疲劳。郝瑞芳分别用含 5%和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喂养小鼠 60 d,结果显示,裂褶菌均能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血中乳酸含量,表明裂褶菌具有明显消除疲劳的功效。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