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翁

朱翁名叫朱国桂,号丹园,是鄞县的秀才。起初做私塾先生,后来做生意积攒了万贯家财。乾隆十六年饥荒,朱翁自费开设粥厂赈灾,因此受益的不下万人。这一年,他买了某人的一所房子,而主人并没搬走,承诺交租金也一直没交。朱翁并没在意,有人问,他回答说:“某人所以卖房子,是因为实在生活不下去。我买他的房子也不是因为需要,只是帮他。虽然没得到房租,但房子还在,就暂时这样吧!”

五年后,那人终于搬走,但房子被折腾的不像样子了。门窗都被拆掉做了柴禾。朱翁没有生气。仆人说:“欠着房租不给,又毁掉门窗,实在可恶!”朱翁说:“连柴禾都没有,也真是困难到极点了。肯把房子腾出来,也还不算太过分,原谅他吧!”

朱翁找了工匠,想把这所房子完全拆掉,材料运回家里。拆房子那天,朱翁坐在门口打了个盹,听到耳边有人说:“这个老头正在睡觉,可以把他的魂魄抓走来勒索点酒饭。”另外一个鬼说:“这个老头是正人君子,恐怕不能成功,反而给自己招祸。”

朱翁醒来,进到里面查看,工匠缺了一人。到处寻找,原来晕倒在厕所里了,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朱翁让人把这个工匠拉回家,说:“肯定是这家的祖先,埋怨我拆房子,不能祟祸我,就迁怒于工匠。”

当晚就设置了酒菜祭奠,却没效果。当地风俗,凡是丢了魂的人,就安排供品,请来巫师,去城隍庙祭拜。同时带着一只公鸡,用病人的衣服包上,喊着病人的名字把公鸡抱回来。朱翁也用这个方法给工匠招魂。让一个仆人抱着公鸡一路呼喊这个工匠的名字。回到家,把公鸡放在病人床前,工匠就坐了起来,拍着胸口说:“总算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他经过,工匠说:“昨天有几个人向我要钱,我不同意,他们就抓住我,拉着我往前走。路过一个大衙门,里面有人出来把那几个鬼赶开,让我回来。我却找不到回来的路,就恳求那人引路。那人说:‘先进来,去东面门房等候,自然会有人来领你。’进了门房,里面有张桌子,抽屉里有副竹牌,我闲着无聊就摆弄竹牌,发现少了一张幺六。不一会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出门看到一只羽毛鲜艳的凤凰,就跟着回来了。”

朱翁很好奇,去城隍庙验证,在东门房的桌子里果然发现一副竹牌,检验一下,的确三十一张,少了一张幺六。朱翁说:“工匠的魂魄真在这逗留过,鬼神的事是真的存在啊!”

朱翁又让人在拆房子的地方多烧纸钱,工匠的病彻底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朱翁,名国桂,号丹园,鄞邑廪膳生也。以教读起家,拥资百万。乾隆十六年,岁大饥,翁自设厂以赈,其救生灵,不下万计。是年,鬻人一宅,乃赁之居,不纳租金,翁亦不索。或问其故,翁曰:“彼之破家,实由于饥,与爱华望奢者悬殊。吾非艳其房而鬻之也,原以疗其生也。虽无租,尚有房,听之而已。”

越五年,若人退房于翁。往视之,仅存椽与瓦矣。翁亦不怒。其仆曰:“既负租银,又毁窗壁,情亦可恶。”

翁曰:“生米难食,拆室为炊,苦亦极矣。彼肯让之,尚不背于情理,恕之而已。”

翁乃鸠工,尽拆而归。拆之日,翁在门首坐而倦,耳闻人曰:“此老正睡,可摄魂去,以索其食。”

一鬼阻曰:“此财帛星中之正人君子也,摄之不得,恐惹其祸。”

翁即醒。入查人数,内少一泥水匠。命仆寻至厕间,横卧于地,口吐白沫,似鬼迷状。即舁登舟,载之归家。翁曰:“此必若家之祖宗,怨我拆房,不能祟我,而迁怒于匠也。”

当晚即设肴以祭之,不愈。勤俗土风,凡有恹恹久病者,以为魂不附体,备牲延巫,到城隍庙享神。用雄鸡一,将病者衣裹于鸡身,呼病人名而归,名曰追魂。翁亦从俗,为匠追魂。命仆抱鸡,一路呼匠名归。至家,将鸡放于病匠床前,匠即起,自拊胸曰:“今得回矣!”

因问之,曰:“昨有数人,诈我钱文。不允其诈,与之争闹,即捉胸拉手,扯发推背而行。过一大衙门,喝散数人,令我归。望之不识归路,恳其引之,若人曰‘坐在东门房候之,自有人来,领尔归也。’房有狭桌,桌有抽斗,斗有竹牌一副,少么六一张。闷坐无聊,自玩其牌,忽听呼我名。孜孜出门,见有凤凰,毛彩鲜明,随看随行,不意即回宅也。”

翁奇其言,又入城诣城隍庙,进东门房,果有狭桌;抽其斗,果有竹牌;检之,只有三十一块;视之,果少么六一块。翁曰:“匠真魂在此也。鬼神之道大矣!”

归命多市楮钱,焚之于拆屋之所,而匠病脱然。

巨木为龙

我们这里每到夏天就溪水暴涨,河边的树木经常被冲到河里,孩子们经常捞木头换零钱。城南张家村有两个小孩,看到一根几丈长的木头顺流而下,就游过去骑在上面。仔细看,木头上长满鳞甲,原来是条龙。大惊之下想下来,但是龙像飞一样快速远去。一个孩子哭着说:“我死了倒没啥,我母亲怎么办?”刚说完,他就被抛到岸上,另一个孩子吓得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被龙背到哪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予邑当夏秋之交,溪水暴涨。沿河树木,多被冲刷,儿童争取之以为利。邑南张家村有两小儿,见巨木长数丈顺流而至,遽泅水跨其上。视之,鳞甲生动,俨然龙也。骇极欲下,而迅去如飞。一儿号曰:“死不足惜,其如老母何?”言讫,忽掷于岸;一儿噤不出声,竟负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