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原本高发于老年人的骨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对骨关节炎存在一些误区,使其在防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我们来盘点9个常见的骨关节炎误区,逐一击破,希望能帮助骨关节炎患者少走弯路,正确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1:老年人才会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但不代表60岁以下人群不会患病。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变,超重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会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理论上,20岁以后关节软骨就开始退变,40岁时几乎每个人都有关节退变的情况,不良生活习惯会加快症状,让关节未老先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2:骨关节炎就是关节痛,不痛时不是病

早期的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晨僵、疼痛、肿胀、摩擦音,但随着病情发展,除了引起炎症症状,关节软骨进一步破坏,还可能发生关节变形、强直,甚至完全丧失功能,导致残疾。所以,骨关节炎不只是关节痛,不痛只代表炎症症状暂时消除,不代表关节破坏没有继续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3:膝盖痛是缺乏运动,多运动就不痛了

膝盖痛和缺乏运动有关吗?有关!合理的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让膝关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以预防和减轻损伤,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及滑液向软骨浸润,利于软骨代谢。长期缺乏运动的人,也是容易发生关节退变的。但当膝关节已经开始疼痛,说明其内部的软骨损伤已经发生,尤其疼痛时正处于炎症期,这时候需要多休息,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症状。等待炎症消除了,患者可以做一些锻炼腿部肌肉但不增加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如仰卧直腿抬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4:关节一痛就吃止痛药,甚至长期吃

关节痛吃止痛药,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来讲,在止痛方面要更细致才行!骨关节炎常用的止痛药是非甾体止痛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吲哚美辛等,这一类止痛药存在胃、肾、心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能少吃尽量少吃。对于疼痛轻微的患者,可以在家做一些物理治疗,如急性期冰敷、休息、抬高患肢,缓解期热敷等来帮助止痛。用药时,可以先外用药,如采用中药膏药、非甾体外用药等,外用药的不良反应要比口服相对小。实在疼痛难忍,影响日常行走、睡眠时,再少量口服止痛药。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一直吃止痛药,关节就一直不会痛,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疼痛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止痛药虽然压制了症状,但关节内的病变还是存在,感觉不到痛肆意活动,反而会加重关节内的损伤,让病情进展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5:一种止痛药吃了效果不好,多吃几种

前文已经提过,非甾体抗炎药有多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盲目加大剂量或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但在疗效上却存在天花板效用,并非用得多效果就越好,这种做法最终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好,要及时就医,考虑是否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而不是擅自加大剂量或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6:吃药、手法治疗可以软化骨刺

在网络上还是可以搜到“祖传秘药消除骨刺”“手法治疗消除骨刺”的骗局。在骨关节炎的发展过程中,关节周缘会代偿性增生出骨赘,也就是骨刺,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所以骨刺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骨刺可能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症状,但我们的治疗重点不是去除骨刺。而且,增生的骨刺和正常骨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药物、手法治疗可以去除骨刺,那恐怕把骨头也给去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7:打封闭止痛快,多打封闭

打封闭,一般指往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肢关节的疼痛,封闭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膝关节的一过性损伤,如急性滑膜炎、脂肪垫水肿、肌腱末端炎症等。膝骨关节炎可以打封闭吗?可以,但不能轻易打、经常打。一是病情确实需要,其他治疗难以缓解剧痛时,可以考虑打;二是封闭只能起到缓解疼痛作用,不能阻止关节内的破坏,如果频繁打封闭,反而可能加速软骨破坏,且存在不良反应和感染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8:靠墙下蹲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下蹲、靠墙下蹲是一种当下非常流行的运动,被誉为锻炼股四头肌最好的运动之一。但膝骨关节炎患者,要谨慎从事。因为下蹲锻炼的过程中,膝关节髌股关节面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反而从事这样的动作,可能会加重关节面软骨的损伤。即便没有膝骨关节炎,像缺乏锻炼的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人、膝关节畸形的人,也不宜从事此类锻炼,正常人下蹲锻炼,也要注意姿势正确、运动量合理,以免膝关节劳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9:泡花椒水可以治膝骨关节炎

花椒中的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减肥、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效,但网上说的花椒水泡脚能治疗膝骨关节炎,纯属谣言。一方面,花椒中的有效成分,在热水中是很难析出来的;另一方面,这些活性成分,很难穿透皮肤的渗透过滤作用进入人体。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类似的保健宣传,要头脑理智,切记保健食品、物品不能代替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