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对于电视剧和小说,我的结论是:一流的演员,二流的电视剧,三流的小说。我承认《天道》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但还称不上神作,《遥远的救世主》也远远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深奥,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个小说过于粗浅。这么说的理由有两个,任何一部文艺作品被大众捧上神坛,并且和成功学相关联的时候,就会与深度这个词背离了,因为有深度的东西,是不可能被大众完全理解的,例如佛经、《道德经》;其次作品成书的时代是2005年,而小说写作的背景是1995年,在当时来说算是优质的小说和剧集,但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里面的情节和观念是有很多硬伤的,因为时代在进步,任何作品都逃不出历史的局限性。

第一部分:作品的硬伤

首先从价值观上讲,作品对资产阶级以及精英阶层的过度崇拜。小说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各种奢侈的生活场景,大到豪车高级酒店,小到服装红酒,甚至一个小小的打火机都是限量年鉴版,基本上是简配版《小时代》的感觉了。

其次是对精英阶层的过度美化。小说中的农民、工人、普通市民,在里面的作用就是暴露人性的弱点:胆小、短视、贪婪、脆弱、愚蠢,这部小说里面的普通人几乎没有不被丑化。反观精英阶层,除了掌握大量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人物特征基本是:年轻有为、家世显赫、有修养、有文化,当然底层群众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所谓文化属性的原因,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再次是女主芮小丹的自杀。在与匪徒搏斗的过程中被炸掉双脚后,原文里写道:“她意识到自己毁容了,残废了,再也不漂亮,再也站不起来了”,最后在想着丁元英的过程中饮弹自尽。前面的设定,芮小丹是自信独立并且有很高悟性的女警,形象至少和丁元英是一个级别。然而最终还是因为接受不了外在的残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存自己在恋人心中的完美形象。这电视剧不被禁都说不过去。

再说商战:乐圣作为行业内最大的音响公司,在打官司之前没有对格律诗做背景调查是最大的硬伤,这是法律界的基本常识。没有调查就起诉,只能说公司高层和律师智商暂时被降到了负数,而且还查不到对手的供应链,就算败诉也只是损失点市场份额和口碑,这是用公关和营销完全可以扭转的。隔壁同为商战剧《大染坊》里的六哥,这两点做的六的飞起。因为格律诗没有自己的现代化产业链,合并才是他最终的目的。合并了以后乐圣依然是最大,董事长依然是林雨峰,再不济合并以后等风头过去,也可以把格律诗孤立后剥离。林雨峰的设定也是商场上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人物,在依然公司占领最大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竟然自杀了。那就证明林雨峰做到市场第一,一直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障碍,但是这又何说他经历血雨腥风,是个厉害人物冲突。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丁元英的妖,鲁迅先生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丁元英的妖不在孔明之下,身怀巨富,洞悉人性,世外高人,而且有掌控一切的能力,所有遇见的男性,第一次见面就被其才华折服,遇见的女性都对其深深的崇拜,毫无理由的信任,所有的对手都在谋划间灰飞烟灭,临走了留了一个文件,铲除了公司最后一个威胁,而这个威胁蠢的文件都不检查一下,就直接上去威胁别人,只为了突出这个人是底层小人物。丁元英这个形象,符合所有中年油腻男对成功人士的幻想,就是不符合现实。

最后再说一下,为什么这小说是粗浅而不是过于深奥呢?从作者这里也可以找到痕迹。原著作者高中毕业,不是说学历低就写不出来好文章,我最喜欢的作者余华,学历也才初中毕业。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写作,必然跟他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文学作品就是作者本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悟,加上一些艺术加工。例如余华写工人,海岩写警匪,郭宝昌写《大宅门》,但是作者的经历明显不符合驾驭好这么多元素的能力。网上有人说是他遇见的高人李红英代写的,遇见高人我觉得是靠谱的,但是代写基本不可能。因为文笔确实符合他的年龄和背景,而且我也查到他还做了电视剧的编剧。遇见高人给一些商业相关的参考资料,再配合他自己本身的艺术创作,所以你看这部小说会觉得有分裂的感觉。

第二部分:《天道》爆火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天道》这部作品这么火爆,我总结了以下原因:首先王志文老师的演技占了90%,而且王志文的台词功底,我觉得现役演员无人能出其右,他能把一些听起来很尬的台词念得非常高级,这一点看五台山论道的老僧就很清楚了。其次是这个剧集中的片段,很符合当下中年男性对成功学知识的渴望,在被各种传销、商业课程割完韭菜以后,成功学的市场出现了真空状态。而丁元英这个角色的身份、状态、境界,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人生导师,而且又不用交学费,所以被一些人捧上神坛。你会发现,这部剧集在短视频平台点赞量特别多,但是在小破站等长视频平台却无人问津。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好评,首先是这部电视剧的素质确实不错,演技、剧情和内涵,让他在各种类型片里显得很特殊,因为你找不出来第二部能融合此类因素的电视剧。但是我相信,其实90%以上的人,没有读过原著小说和看完整部电视剧,也看不懂里面的所谓文化属性,儒、释、道等宗教解释。只不过极少一部分人看了以后说真牛逼、神作,那些没看懂的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也只能跟着说似的,确实牛逼。然后一些营销号开始推波助澜,最后就造成了现在的情况。这么说的根据,是因为我在某瓣看了将近5000条评论后,发现评论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和丁元英一样不说人话的,实属没看懂但是感觉很牛逼的;一类是某个大V推荐过来拜读的;中肯评价的只有1/10不到,羊群效应在这部剧集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