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我是一名宝妈,孩子还小,一直想找个适合亲子游的景点,能自驾前往,又兼具田园生活和教育意义的地方,不需要有‘流水线’式的景点,原汁原味就好。”十一假期,居住在城区的蒋女士似乎遇到了“大难题”。

在李大人村干部丰艳伟看来,这又是一次“整活儿”的宣传良机:“像蒋女士遇到的这类问题,很多游客来我们村儿之前都遇到过,来过之后,他们都说,‘来对了’!我想对广大游客们说,欢迎大家有时间来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转一转,无论是让您魂牵梦绕的乡愁,古朴悠长的历史文化,还是地道美味的特色美食,我们都能包您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大人庄村位于河北屯镇北部,毗邻青龙湾碱河中段,是一个拥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村内曾出过一位乐善好施的李姓地方官员而得名。几年前,因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曾是出了名的困难村。如今,走进村庄,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处处美轮美奂的滨水景观,历史与发展在这里碰撞,无不诉说着一场深刻的蝶变。2019年,该村被批准为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武清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20年,借着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东风,李大人庄这个古村落也乘势而上,蹄疾步稳,开始建设。

因地制宜,规划明晰只为把乡愁留住

“几年前,我怎么也不敢相信村庄会变这么美,村民腰包这么‘鼓’。”回忆起曾经村里的“脏乱差”,村民孙宝义感慨道。从一个发展滞后的小乡村,变成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李大人庄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下足了功夫,做出了特色,也尝到了甜头。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备了,产业发展的后劲才能足。因此,河北屯镇多算“长远账”,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游客有了好体验,更多“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这个华丽转身的过程中,村庄规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大人庄村“一肩挑”张姜男坚定地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李大人庄村入选天津市第一批村庄规划,于2019年启动编制,2021年完成规划批复。聚焦用途管制、农民安居、资源盘活、产业发展、文化挖掘和环境整治等六项任务进行村庄规划,定位以李大人庄村特色资源优势为引擎,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构建河北屯镇全域旅游,塑造京津冀乡村农文旅目的地。打造“画境艺田园 · 多彩李大人”形象,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文化挖掘转化、古朴乡情野趣、时尚网红打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天津市首批聘任的乡村规划师,陆方兰深知,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表”,“根”则是村庄规划。改造期间,乡村规划师们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处房屋、院落,掌握了村内空闲厂房、空闲民宅、空闲地的情况,为李大人庄村“量身定制”了规划方案。村庄规划让乡村换上了“蓝绿交融”新颜值,村庄内外的水林空间作为特色环境要素在村庄规划中得到充分重视,在保留了村里几十棵老树的基础上,实施“三坑并一湖”,疏通河道460米,实现湖与青龙湾河的联通,提升水环境生态功能,打造1000米环湖景观步道、修建3座景观桥梁,满足村民生态休闲需求。采用“绣花式”的规划方法,增加了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建成了花园式的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建引领,夯实创造“无限可能”的硬基底

近年来,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以文化旅游村创建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运用文化资源,让小村旧貌换新颜,村民致富有出路。镇党委反复研究,邀请永辉超市、俺的农场等实力企业共同参与谋划,直接把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落在规划上,确保可实施、可操作性强;先后多轮入户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村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开始,面对一个有着近500户人家、1500多人口的村庄,从哪儿入手、怎么干、效果怎么样,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通盘统筹考虑,立足资源优势,推行“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营造点上闪光、线上出彩、整片强健的基层党建新局面。党员骨干率先从自家房前屋后的杂物开始清理,并积极走访入户,重点到有抵触情绪的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一对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慢慢地,村民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进而变成“推动者”和“维护者”。“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那就不愁解决不了问题。”村“一肩挑”张姜男感触颇深。

在“工作专班+村党组织+党员骨干”三级组织坚强领导下,李大人庄村的闲地“活起来”,村民的闲时忙起来,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产品变成了商品,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党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村子依靠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历史+民宿,让发展内生力充满“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一名‘90后’青年,也是村里的民宿服务人员。作为村里娃,我见证了这里从昔日贫困村到知名旅游村的蝶变。家门口就有好工作,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从事新职业、收获新体验,我选择扎根乡村,做老家的‘代言人’。”李大人·田宿的服务人员韩建朔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唤醒”,产销游娱一体化发展,让村民从“收一季”到“季季收”,人人都是勤劳致富的“多面手”。李大人庄村有一处300年历史的古民居、一口500年的古井和一棵180年的古槐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该村也“留住了乡愁”,对其进行了充分的保护。在古民居修复而成的村史馆中,保留了北方传统民宅布置,令游客纷纷感慨“回到了童年”。在房屋外墙绘制3D立体画,与村内景观巧妙融合,成了社交网络的“网红打卡地”。村庄规划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元素和历史遗存,使尘封在窄巷违建之间的宝贵遗产得以展示,唤起了村民对于自有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的五·一期间,旅游村开始试运营。 “听说办民宿,工作顾家两不误,我第一时间响应,开业的那天,当我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证,别提多开心了。 很快,我就在家门口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于英美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职业身份,不仅收获了崭新的生活状态,还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自豪与热爱。李大人·田宿服务人员张艳杰说:“如果说以前的工作是为了生计,那么现在的工作则是自发地推广我们村儿,把客人当亲人、让客人有回家的感觉,这是我的努力方向。现在,我正琢磨着如何运用手头儿的农家院资源,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方式,打造和宣传我家民宿的独特招牌。我坚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也能当好乡村振兴画卷的‘画中人’!”

多年来,武清着力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文化旅游村、大碱厂镇如意田园运河小镇等一批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休闲农业在田野上拔节成长,折射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步伐。广袤田畴上的丰收场景、乡村小院里的别样乡情、农家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远离喧闹的好风景,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来源:美丽武清

审核:刘浩杨

编发:王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