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前的宋朝,词取代了诗的地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时,在这一时间,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词人。

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柳三变;亦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东坡;更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李清照。

李清照被后人誉为一代词后。而从她的词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一个女子,对世道不公的控诉。

众所周知,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十分美好,以至于在赵明诚外出做官的时候,李清照更是频繁地向丈夫寄去信件,其中一首《丑奴儿》更是用词大胆,尽诉相思之情。

图丨剧照

相识、相知、相守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也是当朝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在这样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展露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才华。

在那个普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格非不但没有阻拦女儿,反而时常将女儿带出去,向他朋友们展示女儿的才华。就这样,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在幼时便传了出去。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开明的父亲,李清照才能写出“沉醉不知归路”这样的句子来。

图丨李清照

在当时的一些迂腐之人看来,李清照这样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出格,但李格非对于这样的流言蜚语,却没有对自己的女儿过多苛责。

后来,在一次元宵节灯会上。李清照在经过父母的同意之后,就和自己的婢女一起出来游玩。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又怎么能不去京城中久负盛名的大相国寺呢?

说来也巧,赵明诚也选择了在这个日子和朋友一起出来看花灯,而这个朋友正是李清照的堂哥。于是,在这一年,20岁的赵明诚与17岁的少女李清照相遇了。

这次见面,也促使着赵明诚对李清照产生了爱慕之心。

图丨出门游玩

那一天,赵明诚回到家后,因苦于羞涩,不好和父亲直说,就通过猜字谜的形式来暗示父亲。而父亲也很快地猜到了赵明诚的意思,便马上派人去李清照家提亲。

当时的赵挺之官居三品,而李格非虽然仅仅是一个六品的官员,但他家世代为官,又是当时的书香门第。李清照与赵明诚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了。

正是这一天,赵明诚来到了李家,才有了日后那首闻名于世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李清照的羞涩心理,竟连鞋子都顾不上了,就那样赤脚跑进了屋子。

图丨李清照

见到这一场景,李格非自然是答应了赵家的提亲。随后便是纳采、问名、纳证、请期、亲迎这一系列繁琐的礼节。

在李清照18岁这一年,她嫁入了赵家。

李清照婚后的生活十分美满,更让李清照感到惊喜的是,她和丈夫志同道合,几乎是无话不谈。

二人又同样致力于金石书画,可以说,婚后的那段时光,给予了李清照极大的创作灵感,从李清照这段时间所创作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娇羞与喜悦之情。

图丨大婚

赌书泼茶,红袖添香

他们二人婚后的生活可以说是蜜里调油,在《金石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因为喜好读书,所以每当他们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拼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个人问,某个典故是出自哪一本书的哪个位置,对方答中先喝。

而李清照凭借着记忆力强大的优势,常常为胜者,或许是太过开心,李清照常常会不小心将茶泼到衣服上。而这段典故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可是这样的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古人都讲究成家立业。赵挺之认为,赵明诚既然已经成家了,也是时候该立业了。于是,赵挺之动用自己的关系,给赵明诚谋了一个官职。

图丨剧照

而在宋朝,许多官员都有过外放的经历,最终才会被朝廷召回到中央。像是那种知名的官员,例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他们都有过外放的经历。

赵明诚相比这些官员,似乎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方面,自然也就被朝廷外放了。

而当赵明诚外放的消息传到赵家时,对于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自然是晴天霹雳。但事已至此,李清照只好默默地收拾好丈夫的行囊,目送丈夫离京。

这也就此开始了夫妻二人鸿雁传书的生涯,《丑奴儿》便是在这时候写成的。

图丨李清照

一日下雨,李清照望着窗外的雨点儿打在石头上,最终变成了一朵小浪花。在这种时候,仿佛世间一切脏污都被这大雨所冲刷,这让李清照感想颇深。

又加上不知道怎的,忽然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认为此等美景只有自己一人欣赏,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于是李清照回到屋中,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苏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接着,李清照便将这段话装进信封里面,然后命人将这封饱含爱意的信寄给赵明诚

图丨丑奴儿

这首词便是《丑奴儿》。时值盛夏,夜晚一场夏日雷雨,给这本来有些燥热的天气,带来阵阵凉意,洗尽了夏日的燥热。

在这个凉爽的夜晚,佳人弹完笙簧,又对着铜镜抹上一层层淡淡的妆容,身上披着若隐若现的红色丝绸睡衣,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阵阵幽香袭来,引人心醉。

佳人笑着对情郎说:“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

这几句话,即使是今天的我们看到,也会为此产生无限遐想,更不用说身为李清照丈夫的赵明诚了。

图丨剧照

想来也知道,这首词,气氛暧昧。只可惜,赵明诚远在天边,不能一窥佳人笑颜,也是人生一大憾事了。

而这首词大胆的风格和内容,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即使这首词因为过于奔放,曾受到众人非议,但这也掩盖不了这首词本身的光芒。虽然,李清照因为这首词,曾被一些老学究骂作“荒淫之辈”。

但这些话语却不能却李清照造成任何伤害,她还是那个洒脱女子,爱打麻将,爱喝酒,并且还在丈夫的宠爱中,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

图丨李清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就这样结束,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可不幸的是,他们生在了北宋末年,那个耻辱的时间段。

那个时代,让岳飞悲愤地写下了“靖康耻,犹未还”。那个时代,使得李清照幸福的前半生就此画上句号,从此开始了自己动乱的后半生。

公元1125年,金兵南侵,以至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是为靖康二年,金兵破城,攻占汴京,掳走徽、钦二宗和皇室、大臣及其亲眷。

这一年,康王赵构在大臣支持之下到应天府即帝位。这时,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因属下叛乱,疏于防备,最终导致属下兵临城下。

图丨李清照

而赵明诚因为惧怕,竟然夜里利用绳子,逃跑了。经此一事,李清照也开始对赵明诚感到失望。后来,因为这件事,赵明诚被朝廷免职,又被任命到湖州。

在路上,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行至乌江。李清照又想起了赵明诚临阵脱逃之事,一时感到羞愤,便提笔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赵明诚也知道这首诗是在讥讽自己,心中也是羞愧难当,从此便郁郁寡欢。不久,就因为生病,死在了任上。

自从丈夫去世,李清照的内心便开始倍感凄凉。即使李清照嘴巴上还怨着丈夫,但内心还是对他有着一定感情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听到有人污蔑赵明诚通敌叛国之后,还为他四处奔走,最终把自己累得贫病交加。

图丨李清照

这个时候,李清照也才四十多岁,可是却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国破、家亡。这两件事无疑给李清照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赵明诚死后,只余李清照一人在人间,李清照的词风在这一时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李清照一生所写词中,有“三瘦”。分别是《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第一篇讲的是少女时期的小小忧愁,而后两篇,则是十分形象地体现了李清照晚年的凄凉悲惨。

图丨李清照

所托非人,晚景凄凉

就在李清照还在为丈夫的去世伤神时,一个男人却瞄准了时机,出现在了李清照身边。这个人就是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州。

张汝州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了李清照的面前,又日日对李清照关怀备至,嘘寒问暖。时间久了,李清照也难免不被张汝州所打动。

而当时正值南宋初年,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一类话也还没有出现。于是,李清照自然而然地嫁给了张汝州。

可是,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还没有想到,这次的婚姻不仅不如之前的幸福美满,甚至还给她留下了终生的阴影。

图丨李清照和张汝州

原来,这个张汝州接近李清照,并不是因为他对李清照有多爱慕,而是听旁人说,李清照与赵明诚长年收集金石文物,肯定家产颇丰。

而张汝州虽然贵为新科状元,但却家境贫寒。在他的眼里,李清照就如一块“肥肉”,更别提,李清照刚刚死了丈夫,这正是张汝州趁虚而入的好机会。

刚开始,张汝州为了李清照手中的金石文物,还颇是温柔小意了一番。

可时间久了,见李清照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富有,张汝州便开始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开始日夜殴打李清照,只为逼出李清照手上剩余的金石文物。

图丨李清照

可李清照哪里还有剩余的文物。这些年,李清照东躲西藏,四处逃亡。那些金石文物有的毁于战乱,有的被迫扔掉,早就没有剩余的了,可张汝州不信啊。

他对李清照可以说是拳打脚踢,李清照也是个烈性女子。在张汝州对她进行殴打之后,李清照马上跑去了官府,状告张汝州,还要休了张汝州。

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惊世骇俗之举。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只有夫休妻,没有妻休夫。

李清照这样的行为是要蹲大牢的。所幸的是,即使李清照家道中落了,她的家族还是有一些底蕴在的。

图丨李清照

在李清照被关进大牢三天之后,她就被放了出来。

经过这件事,李清照也不想什么再婚的事了。而是在余生,专心将她和赵明诚这么些年的收获整理成《金石录》。

但许多人到了晚年,总想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李清照也不例外。一个平常的日子,李清照的友人带着自己的女儿前来李清照家游玩。

而李清照一见到这个女孩儿,就十分地喜欢。于是,李清照问这个女孩儿:“我看你十分聪明,你愿不愿意和我学习如何作词啊。

图丨李清照

身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还是有些自信在身上的,她并不认为这个孩子会拒绝她的请求。

可是就在下一刻,李清照却愣住了。因为,她听到这个女孩儿说了一句令她到死都忘不了的话。

才藻非女子事也。”这话一出,也让李清照彻底歇了心思,专心做学问,直至离世。

讽刺的是,在后来,朱熹在与朋友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大力的夸赞了那个女孩儿。也不知,李清照在知道这件事后会作何感想。

图丨剧照

结语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李清照没有像个提线木偶一般,被别人操控着走完这一生。而是,在这短暂的一生,活出自我。

在那个遍地是男词人的年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