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84岁高龄的老父亲,苏家两个儿子内心平静,而那座价值500万的房产,却因为他们的处理方式,一夜成为高档住宅区里,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01

01

苏敏回家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那套240平方米的大房子,不知什么时候换掉了门锁,富贵红色的双开入户门没变,还是她熟悉的模样,这是她与老公给特意定制的,也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样式,母亲说贴了春联一年也不掉,看着就喜庆。

苏敏出身富贵,印象中的祖父戴着黑边眼镜,黑色西装,白色衬衣,棕色公文包,整天忙忙碌碌。

苏敏父亲子承父业,上了国内一所知名财经大学,在那里与母亲相识,相知,相爱,到组建起后来的小家。

父亲很努力,母亲很贤慧,苏敏与两个哥哥的童年,过得丰富多彩,母亲一边上着银行柜员的班,一边负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父亲的事业风生水起。

然而,正是应了一句老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苏敏结婚后的第二年,母亲查出了肺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当苏敏匆匆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跑到医院的时候,看到大哥、二哥无力地靠墙站着,父亲抱着头蹲在地上,苏敏从父亲微微抖动的肩膀,看出父亲在哭。

情急中,苏敏扑了过去,摇动靠墙的大哥和二哥,问发生什么事了!

大哥没有说话,二哥忍不住哭出了声:“妈检查出了癌症……”

苏敏当时就晕过去了,醒来时,她躺在医院另一张床上。

苏敏家用尽一切财力、人力,还是没能留住母亲,一年以后,母亲抛下她最爱的家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母亲在世时,总是把那套小楼打扫的一尘不染,尤其是小院的大门,母亲会用抹布擦拭的干干净净。母亲走了以后,苏敏喜欢上了中国色中的富贵红,那里面有母亲的影子。

父亲换这套房子时,她与大学教书的老公,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家装市场,重新为父亲的新居定做了一个宽边、双开,富贵红色的入户门。

这是苏敏为父亲做得最满意的一件事,尽管老公说,买了那么多家具,哪个不比那道门值钱,她却笑着说老公不懂。

教书的老公怎么会懂,母亲寄予她童年的快乐,又怎么会懂母亲带着兄妹三人贴春联,放花炮,跳皮筋的趣事,这一切已经是过往。

苏敏敲了几下房门,因为父亲晚年怕吵,只要有一丝动静,他就睡不好觉,所以家里的门铃一直没有装电池。

很久,门开了,是一个陌生的男子。男子表情冷漠地看着苏敏,问她找谁?

苏敏淡淡地说自己来取父母亲的物品,内心却涌上无限感慨!

这就是父亲认可的那个好人的儿子,这套200多平米的房子,他们兄妹几个没有争,拱手给了一个领着自己家十年工钱的保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03

十二年前,父亲突然出现间歇性健忘,腿脚走路也不灵便,兄妹三人平时都很忙,没办法一直照看父亲。

兄妹几个商量后,决定给父亲找一个保姆 ,对于老伴,大哥坚决反对,二哥不表态,父亲经常劝苏敏,嫁出去的人,少说话。

苏敏知道,父亲没有说出口的另一句话是: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当然,她更清楚大哥不同意,二哥不表态的原因。

大哥大学毕业后,经营电器生意,典型的生意人,满脑子都是钱和利益。而二哥始终是一个扶不起来的人,靠惯了父母,以至于结婚多年,两口子挣着高工资,孩子也已经上初中,仍然喜欢在父母家里蹭饭蹭物,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父亲行动不便为止。

至于自己那个教书匠老公,更是一个老实墩墩,虽然两人收入不高,但只要给苏敏父母办事,不论出钱还是出力,老公总是跑在最前。

苏敏有时怀疑自己一个学经济的人,怎么就找了一个没有经济头脑的男人?仿佛永远看不出他有什么忧愁和烦恼。

开门的男人听苏敏说来取东西后,眼里闪动了一丝冷意,但很快就平静下来,说不认识她,她找错人了吧。

苏敏扬头向屋内大声喊:荀姨,我是小敏,你在吗?苏敏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非要进入那个家,取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要找母亲生前的遗像,以及一把木质梳子,至于父亲留下什么,她不得而知,就算有值钱的,对她来说也没有一点意义,市价介于两万至三万之间的房子,她都不争,别的就更不会争了。

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啊,是小敏,来了也不打个电话,我们一家好招呼一下你…..”走出来一个60多岁的女人,面色红润,皮肤白皙,头发略有些花白。

这个女人就是父亲赠予房产的保姆,确切地说,她是自己和老公在劳务市场,凭借女人直觉挑选的人。

04

04

女人很警惕地把苏敏让进了家门,父亲用的木质沙发已经换成白色皮质沙发,茶几也换成了四方型的白色大理石台面,不过十天而已,屋内已经找不出父亲的影子。

那张父亲几次搬家,一直挂在墙上的全家福,换成了一幅很考究的山水画,若不是眼前的老保姆,苏敏直接怀疑自己走错了家门。

说明来意以后,荀姨有点不自然地说,你们也不来这,我以为这些东西都不要了,我儿子和儿媳觉得挂着也不是很好,就取下来,刚刚换家具时,被搬沙发的工人带下去了。

苏敏觉得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转身告别,离开父亲住了10年的大房子,她没有坐电梯,一直沿着8楼楼梯走下来。

在单元门口,她看到一位捡破烂的老人,正准备用棍子敲碎什么,苏敏一眼认出那是自己一家的全家照。

苏敏从拾荒人手中要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副全家照、一把木梳子。苏敏抬头望了望那面窗户,眼泪流了下来。

05

05

十二年前,苏敏和老公在劳务市场把保姆荀姨领回家,荀姨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村妇女,腼腆、胆小、怕事,唯一能拿出手的是做事利落,能做一手好菜,这也是苏敏夫妇最放心的一点。

苏敏至今记得,荀姨拎了一个大编织袋,双手无措地站在父亲家门口,苏敏给她拿拖鞋,教她怎么使用家里的厨卫设备。那时候荀姨谦恭小心,让苏敏有些不忍心,同时也坚定了自己没有找错人。

父亲不看好这个农村保姆,荀姨初来的三四天,经常打电话向苏敏抱怨,苏敏觉得是父亲挑剔,荀姨只是老实,不太适应城里的生活。

这种状况在一个月以后,发生了反转,父亲逢人就夸荀姨心眼好,人老实又勤快,特别是会做父亲爱吃的家常菜。

父亲病重以后,苏敏请了半个月假,与荀姨一刻不离地照顾父亲,期间,自己的大哥和二哥一家来过几次,但苏敏看得出,大嫂和二嫂走的时候,脸色很难看,她没有问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荀姨不在身边,父亲才拉着苏敏的手,老泪纵横地说:你妈走得早,我知道你们对她感情深,我也一直没有再婚。你荀姨懂我,也照顾了我十二年,尽了你们儿女没有尽到的心,她从没有向我提条件,但我知道她不容易,你们个个条件好,我只有这套房子,留给你荀姨了,这事你哥他们也同意了……

苏敏将父亲的话转给了自己的教书匠老公,老公只是淡淡地说:好人好报……

苏敏不知他说得好人好报,这个好人指的是谁,她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人,但她相信这世上好人肯定会有好报。

当苏敏小心擦拭完照片和梳子,转身打算离开时,拾荒老人拿着一张纸追了上来:这个也是你的吧?

苏敏接过来一看,是一张银行业务凭证,凭证显示,20天前,父亲将38万存款转给了一个荀姓女人的银行卡,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荀姨。

苏敏没有把存单的事情告诉别人,房产的处理方式,已经远近闻名,成为高档住宅区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不想再给别人增加更多话题.....

(这篇是我根据当事人语音口述整理的,对方口音太重了,系统翻译过来看着就有点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