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父母的最苦恼的孩子问题排行榜,第一个是作业,第二个非“磨蹭”莫属。

江湖上有句名言:孩子磨蹭不是病,但真要亲妈的命。

每天起床催,吃饭催,出门催,睡觉催,写作业催……几乎天天抓狂,天天吼,却发现孩子越催越慢,越催越磨蹭。

总有那么几个“名场面”,让老母亲苦不堪言。

一起来看看拖延的真相,

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一:

写作业磨蹭又拖拉

每个写作业的孩子都是开拖拉机的拖拉斯基。

磨磨蹭蹭启动不了“写作业程序”,翻开书,拿起笔,都需要等待五百年。

好容易写起了作业,不是边玩边写,就是边写边玩,世界上的一切都吸引他,除了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非得用一个小时在书桌前磨蹭。

当妈的感觉他不是在书桌前写作业,是在“连环磨蹭功”。

抠功——抠笔,抠手,抠橡皮。

挠功——挠头,挠后背,挠屁股。

内功——发呆,愣神,颅内神游。

除了脑子不想动,哪哪儿都想动一动。

全身哪哪儿都在动,就是作业一动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分钟一口水,五分钟一泡尿,

一根铅笔就能削几十分钟。

娃写作业的快慢不靠自觉,全靠妈妈“狮吼功”是否内力深厚。

如果有人能开发一项让小孩快速写作业的技术,一定能风靡全国,成为世界首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对于写作业磨蹭这件事儿,也不能全赖孩子。

进入写作业状态慢,是人类面对压力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最主要的,14岁前孩子的神经自我抑制功能不好,专注力保持的时间很短。

专注力与年龄的关系表现为:

5~6岁,约10~15分钟;

7~10岁,约15~20分钟;

10~12岁,约25~30分钟;

12岁以上,30分钟以上。

所以,每完成一项作业,最好让孩子休息几分钟,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场景二:

晚上不睡磨蹭到崩溃

把孩子撂倒在床上,是世界性顽固育儿难题。

当今家庭一大尴尬现状:大人不能睡,小孩不肯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越大,睡觉前磨洋工的功夫就越炉火纯青。

小奶娃虽然睡觉也磨人,但喝饱奶,好好拍拍也能睡。

那些有了心眼儿的娃,入睡的程序繁琐得让人发疯。

你只要不催,他就不记得世界上有睡觉这回事。

你只要不吼,他就不主动让自己躺到床上去。

每晚辅导完作业,已经耗尽了老母亲半生的真气,还要在洗澡、刷牙、读绘本、陪睡这些事上催催催,吼吼吼。

老母亲已经困得哈欠连连,而娃子还在进行一连串的“作妖行为”:

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挠背,一会儿按摩,一会儿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孩子也是有天生不同的:

有早睡早起型娃,也有晚睡晚起型娃。

父母从小建立睡眠仪式感,会减少哄睡时间。

帮孩子排好睡觉前要做的事的顺序,

做作业,自由活动,刷牙,洗澡,睡觉……

在每个项目时间快到时,父母要提前几分钟去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三:

早晨上学磨蹭到爆炸

老母亲爬过辅导作业的山,趟过哄睡的河,还有一个喊起床的活儿。

一早晨急得像个太监,而娃慢吞吞的像个树懒:

还剩20分钟,他还在慢吞吞地刷牙。

还剩15分钟,他还在翻箱倒柜地重新搭配衣服。

还有1分钟该出门了,可娃还在磨磨蹭蹭地戳着煎鸡蛋……

每个早晨,都在一百句“快点!快点!快点!”的循环立体声中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2-3岁的孩子,对时间还没概念,

需要直观的钟表把时间具体化,

比如“大针指到5,我们就出门”。

4-5岁的孩子,已经对事和时间有了关联,

催促不管用,要给予清晰的指令。

比如“先穿上外套,然后坐到凳子上穿鞋,再背上你的小书包。”

顺序梳理好了,孩子就能快起来了。

还可以跟孩子玩比赛的游戏。

比如“宝贝,我们比比谁穿衣服更快!”

“比比我们谁先喝完这杯牛奶!”

竞争意识会激起孩子的主动性,加快做事的速度。

6岁的孩子即使认识了钟表,

但对1分钟、10分钟有多长也没概念,

所以“快点,再过5分钟就出门了”这样的指令对他们没用。

可以定好1分钟的计时,

让孩子跟着从1秒数到60秒,感知时间的长度。

到了8、9岁,孩子的拖拉现象会得到改善,

10岁后,自理能力会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四:

吃饭磨蹭到想揍娃

当妈后,还有最烦的一个事,就是吃饭要对孩子三催四请。

“快点来吃饭!”

“喊你多少次了,能不能快点?”

“限你一分钟内坐到饭桌前!”

老妈的暴脾气已经发出预警,可娃子就像耳旁风刮过一样:

你急你的,我玩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妈的甚至都有点怀疑:吃饭都不积极,这娃脑壳是不是有问题?

最可气的是,吃饭的中间,他会停下来,跑开去做别的事。

你喊他回来,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自己要歇一会再吃”!

老母亲已经火冒三丈:

“你能不能快点吃?”

“吃快点,怎么这么慢!”

连吃饭都这么磨蹭,将来还能干成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父母不停唠叨娃的磨磨蹭蹭,

实际孩子很难理解“快点能有什么好处”,

也不知道一分钟、五分钟是多久,所以做事就缺紧迫感。

倒不如给予他们一些“好处”的指引,

比如:“快点吃,吃完我们下楼去玩沙子吧!”

“你快些吃完,妈妈就可以陪你玩……”

给予孩子一个不磨蹭的好处指引,

就能给他一个加速度的动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五:

养不成好习惯,不“抽”不转

总听身边老母亲抱怨:

我家娃打小就是比较难养、规律性差的小孩。

哄睡难,吃饭难,性子散漫,缺乏时间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做事没有主动性,天天就得我催着才去干。

就拿放学回家这件事来说,

不就是放下书包,去洗手,换衣服,写作业这几件事,这么顺畅的流程,可他就干得颠三倒四,

不是回家没洗手,就是磨磨蹭蹭不肯换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孩子对要做的事并不具备成年人一样周全的规划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某一点上。

他放学回家正对新玩具感兴趣,

而父母一会儿催他去写作业,

一会儿催他去换衣服,

一会催他去收拾乱糟糟的房间,

就完全打乱了他的专注力和做事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些做事的顺序表格,

教他慢慢养成顺序习惯,

比如:每天几点吃饭、几点去散步、几点读睡前故事、几点睡觉,

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仪式感。

尤其注意,哪怕放假了,

也不要一下子就放任孩子,打乱作息。

可以稍微晚起一小时左右,

但该吃饭、游戏、读书和到点关灯睡觉的步骤,不要轻易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六:

越催越摆烂

当妈的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碰到“滚刀肉娃”。

你越催,他越慢,催到最后,他不仅不继续干,还开始摆烂。

“还在玩手机,还不去写作业吗?”

“为啥你干啥都是这么磨磨蹭蹭的?”

“到点儿了,还不快去练琴!”

娃往床上一摊,听不见,动不了,随便你怎么讲道理,怎么发火,他就是“装听不见”。

你强任你强,我就是这个样。

你催任你催,我就是不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解析:

很多做事拖延、磨蹭的孩子,

其实都是父母一手培养出来的。

比如他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嫌慢就会代办很多,

导致孩子的能力无法锻炼,对父母越来越依赖。

大一点的孩子会对父母不停的唠叨,

催促,抱怨,指责,甚至打骂产生逆反心理——

我就这样慢,看你还能怎么办!

也就会越来越慢,故意摆烂。

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里,

哪怕否定他的人不在身边,

但否定的声音早已定格在他的大脑里了。

你想想,我们天天被领导催着也烦,

孩子也一样,越打击越摆烂,越鼓励才越上进。

与其总指责孩子太慢,

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帮他们去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说:

“我知道你能做到。”

“你可以的。”

“我相信你。”

“你真的是很有耐心啊”

当然,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

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尊重。

7岁前,孩子都一直在“长脑子”,

拖延和磨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