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史记》中的三皇之一,书中称“伏牺”或“虑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在不同书籍中的称谓不同,《汉书·古今人表》称宓羲、《汉书·律历志下》称庖牺、《水经注·渭水》称包牺、《剧秦美新》称羲皇,后被道教吸收为神祗,亦是儒教的祭祀对象。

近代有学者认为伏羲氏即是盘古,学者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盘古,“盘”字故意为开端,“古”字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黄帝取代炎帝,击败蚩尤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入后来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

在《易经》中关于伏羲的记载: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无光,忽焉一画开天,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万物之生生不息。

《三五历纪》,书中记载盘古孕育于大地,当时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吸取天地精华之气,盘古为了把天地从混沌中解放出来,用手撑起青天,双脚踏着大地,经过十万八千年,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

我们通过文字和书籍的记载二者确实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关于伏羲文字的记载,最早出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而关于伏羲姓风的由来是出自西汉刘歆的《世经》,刘歆出于将五德终始说由五行相克改为五行相生的目的,修改并扩充了帝王的五德谱系,在此过程中为了调和现存世系记载与其理论的矛盾,宣布神农就是炎帝、伏羲就是太昊。自此,伏羲称为“太昊伏羲氏”,太昊的一些特性,如风姓,也被嫁接到伏羲身上。

伏羲的传说因时代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版本,从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到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毫无疑问,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