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湖区长城乡新渡口机埠,一台更换不久的新式潜水泵正日夜不停地从涟水河提水保灌。(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用足“工具箱”,拎稳“米袋子”“菜篮子”

——雨湖区多管齐下全力抗旱保灌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9月29日,在雨湖区长城乡新渡口机埠,一台更换不久的新式潜水泵正在从涟水河提水作业,水流从一根大口径的管道喷涌而出流向水渠,再沿渠而下,流向长城乡新石村、高坪村、犁头村,灌溉下游2000余亩农田及菜地。

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连着民心,事关民情和灾情,今年的夏秋连旱是对基层水利设施的一次“大考验”。

长城乡新渡口机埠建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两次升级改造,但仍不堪重负,水泵、管道老化,造成不少水资源浪费。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8月24日,新石村投入20余万元,升级改造严重老化的新渡口机埠。这次,将多年前的老水泵更换成新式潜水泵,把锈迹斑斑的厚铁管升级为PE管,不但流量更大了,也更加节能。

“经过10天紧张施工,目前新渡口机埠24小时作业,涟水河的水以每小时1350立方米的流量浸润着全村1350亩农田和300多亩菜地。”新石村相关负责人黄尧说,邻村高坪和犁头村的庄稼也因此受益。

当天,新石村村民陈定军家的水稻正在收割,看着收割机作业的场景,他笑着说,“这丘田亩产应该超过500公斤了!要感谢村上积极组织抽水灌溉,不然今年的收成恐怕要大打折扣……”

地处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村的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是长株潭城市群的“菜篮子”,抗旱保灌尤为重要。

泉塘子村位于涟水河畔,水源不是问题,水利灌溉设施是关键。

8月下旬开始,为应对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泉塘子村村委会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由村上出资近10万元,购置抽水设备,先后安装、恢复了3台大功率水泵,日夜不停从涟水河提水保灌溉。

村民抗旱积极性高,先后有10多位村民主动加入抗旱队伍,自愿出工出力疏通机圳和渠道,轮流看守机埠,确保水资源不浪费。干旱天气还在持续,但泉塘子村大小水渠流水不断,全村2000余亩水稻、菜蔬“喝水无忧”。

在雨湖区鹤岭镇龙安村,这里背靠仙女山,有仙女蔬菜基地,是该镇重要产区。为确保“菜篮子”无忧,龙安村及时摸排掌控灌溉设施情况,投入经费及时修复水泵,疏通水渠,修复和新挖水渠600米,确保了周边700多亩田地灌溉所需。

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先锋街道先锋村,为抗旱保灌,先后启用了两口深水井,并投入10多万元保养机埠和重新铺设长达2000米灌溉管道,确保辖区农田和菜地供水需要。

自抗旱保灌以来,雨湖区选派了3个工作组深入重点易旱区、农村饮水保障不足地区,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开展找水调水等保障性措施,累计派出20个批次185人到5个乡镇70个村。全区启动抗旱机埠210余台,架设临时机埠、水泵270余台、新打井5口,保证了2789余公顷农田灌溉,确保了532人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