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陕西省的沈家村,放学在家的杨东峰也是照例在家帮忙帮父母做做农活。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孩子平时放学回家也没什么作业就帮着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一回家就有成山的作业要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杨东峰也是照例回家猛灌了一肚子凉水就拿着锄头到地里找父母了。那时候孩子虽然懂事但是好玩的天性也是在那里,在地里干活的杨东峰在地里没干一会也是没了性质,于是就拿着锄头在旁边乱翻,就听见“叮”的一声脆响。杨东峰感觉好像自己是挖到了什么东西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把那个东西挖出来一看才发现是一个小铁疙瘩,被泥土包围着也看不出来本来的形状是什么。放在手上掂量了一下,还有点小沉。这一下可是把杨东峰开心坏了,就想着这个要是卖到废品收购站里面去,肯定能卖个不少钱,自己都可以买点零食吃了。于是杨东峰就把那个揣到来口袋里面。正好这时候父母也招呼他回家吃饭,他也就跟着回家了。

回家之后因为也还是孩子心性也没有想太多,他都把自己口袋里装着一个铁疙瘩的事情忘记了。还是后来杨东峰的妈妈帮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他这裤子里有个铁疙瘩看起来还脏兮兮的,当时就数落了他一顿说他没事乱把东西往口袋里放,以后不准在乱捡东西了,衣服弄脏又不要他去洗。说完就把那个铁疙瘩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的杨东峰看见妈妈这样,也是机灵,没跟他争辩什么,等妈妈一走,他就把被扔远的铁疙瘩捡了回来,之后趁着大人不注意也是直接跑到了废品收购站那里,准备把这个东西给卖掉。可是到了废品收购站,人家老板表示杨东峰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小了而且重量也不够根本就是没有卖的必要。杨东峰一听也是傻了,本来以为能赚点零花钱买点好吃的呢,这回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虽然没有赚到钱,不过过了一会也没有什么伤心的了,再回家的路上还把那个铁疙瘩就挂在绳子后面拽着玩。就这样从一开始的拽着玩,后来慢慢放手上学着大人盘核桃放在手上盘,渐渐的铁疙瘩外面包的一层东西,被摩挲掉了。形状变的有点像小老虎看着还挺好看的,于是这个东西就在杨东峰的手上被盘了一年又一年,从少年陪伴着他到中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杨东峰也是把这个小老虎放在了自己的窗台上,有一天自己的一个小孩看到这个造型奇特的物件也是来了兴趣,就像是杨东峰小时候一样,把它栓在了绳子上边跑边在地上摩擦,这一幕被杨东峰看到了也是心疼了一下,也不知道这小孩随着,从小就这么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等他把这个小老虎拿在手上的时候,发现这个小老虎好像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原本身上总是灰蒙蒙的,但是这次被小孩子放在地上摩擦之后,它身上也是渐渐出现了一些类似于文字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东峰看着这个东西,顿时就是感觉这个好像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也是有了电视可以看了,像什么三国演义,武则天里好像都有演过,就是一旦开始打仗就要说什么领虎符,这玩意不能是传说中的虎符吧?虽然杨东峰也是弄不懂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也感觉这个东西好像是很了不起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多久之后杨东锋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就拿着这件“老虎”去了陕西省博物馆,希望让馆内的文物专家来进行甄别。当时负责接待杨东锋的考古专家叫做戴应新!要说戴应新也不是一般人,戴老先生是1938年5月生人,陕西省蓝田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是陕西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在新中国创建后的早期,人民群众对于文物保护意识单薄,国家保护经费预算拮据的情况下,戴先生凭一介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文物倒卖贩子斗智斗勇为国家发现和保护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物。而杨东峰手上的这一个“虎符”也是他保护下来的最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书归正传,在当时看到杨东峰手上拿的“虎符’之时。戴应新真是激动坏了,当时眼睛一下都亮了,他几乎一眼就断定这是古代的护符,是一种古代调遣兵马的战场超级杀器。而这件护符也是后来的“杜虎符”,按理说戴应新这么多年什么都历史文物都看过了啊!又怎么会对这小小的一件“护符”这么激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像这样的虎符类文物,我们中国也就只有3件,还有阳陵虎符和新郪虎符。这下可想而知它的历史价值有多高了,在看到这个虎符的时候,戴应新也是连忙询问杨东峰是从哪得来的,杨东峰也是把这个东西的来历说了一遍,在听到杨东峰差点把这个珍贵的“虎符”卖掉的时候,戴应新差点激动的叫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好啊!那个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不识货!要是当时这个就按照铜的价格被骂了,这不仅是对我国的是个重大损失,要是遗失到海外,对我国自己的文化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要知道在当时就有很多人打着废品收购的旗号做着倒卖文物的勾当。在当时也是对我国考古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杨东峰在了解到手里这小小的“虎符”有着这么这么重要的价值时,也是立即表示要捐赠给陕西省博物馆,因为这个物件放在自己一个老农民手上也是白瞎了,同时这个东西对于国家来说又是那么重要,自己捡到了肯定也是要上交国家的。对于他的这一行为戴应新也是表示非常佩服,因为要知道杨东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了解到“虎符”有着这么大价值的时候,也会知道如果自己把这个卖了肯定会保证全家人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上交给国家,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人钦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杨东峰后来也表示了自己这么做一部分原因是想着给国家做贡献,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自己的私心。那就是想着的这个“虎符”到底是是个什么东西。之后上面的那些字是有着什么意思的。听到了杨东峰的“小私心”当即戴应新也是表示了,如果对这个研究下来了,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这枚虎符的研究就开展了,因为发现它的地方,历史上叫杜县,所以它也被命名为“杜虎符”。经过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它的材质讨论认定,这枚虎符在年代上应该属于秦代。而它同时也客观地印证了秦国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国设杜县的历史,并且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虎符调兵遣将制度的历史。此外,杜虎符上成熟的小篆书体说明,秦统一及李斯作篆前的战国时代事实上已经存在小篆这一字体,杜虎符和战国商鞅方升等文物都是这一史实的见证。这给专家们对于战国和秦代的历史有了很大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枚“虎符”身上刻的铭文是: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虽毋;会符行殹。

对于虎符具体的作用想必不用多做解释,这虎符上面的字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上面说的是这个虎符,左边的护符要放在杜地将军的手上,而另外一半则必须放在国君的手中,要是想调动人马,超过五十人,那就必须请示国军,必须要左右两边的护符合二为一才行;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不必在意国君手中的一半虎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虎符在我国军事上就是重中之重的地位,而“虎符”最早也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后世演变为铜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杨东峰上交给国家的这一块救赎属于铜质虎符,很大程度上也是弥补了我国在虎符研究上的空白。对于给国家上交“虎符”当时杨东峰也是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想得到一身绿色的军装,要知道不管是在那个年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杨东峰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当上兵也是深感遗憾,就想借着这次的机会体验一下穿军装的感觉,但是后来因为有关部门条例的原因。他的这一请求被否定了,换成给给他50元钱的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杨东峰捡到“虎符”又上交国家的事情被村里面还有很多人知晓了,大家也是对他纷纷表示了不解。因为要说普通人肯定早早地就把“虎符”拿回家了,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要知道这要是自己转手一卖,那可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啊!说不愁吃穿可能有点不现实,但是最起码能改善杨家一家人的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杨东峰说了:“自己也不是没有想过把这枚虎符占为己有,但是这个本身就是自己在田地里捡到的,也不是自己家的传家宝。所以其实给国家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这个东西戴教授也是说了对于国家来说有真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国也就那几枚,如果自己转手给卖了的话,虽然会给自己一家人带来很好的生活,可是自己拿着这钱也不会安心,因为如果这枚虎符流传到外国去,自己不久成为了卖国贼了嘛!自己的孩子肯定都要被人在背后捅脊梁骨的。自己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庄稼人,靠着土地吃饭,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这话说出来也是让不少人感到汗颜。其实杨东峰和这块虎符之间还是有着不少的事情发生的。其实他在找陕西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了时候也是找了几位民间的鉴定机构去鉴定过,但是无一例外民间的鉴定机构都说杨东峰的这个是个赝品,没有任何价值叫他赶快扔掉。但是杨东峰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就觉得自己手里这个东西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于是也是一直在寻求专业的人来帮忙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陕西省博物馆这件”虎符“也是散发了它最后应有的光芒。如果杨东峰放弃了,早早地把他丢弃,说不定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法发现这枚“杜虎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所有文物都是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瑰宝,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我们共有的财产,让这些宝物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如今“杜虎符”也一直妥善地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也是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