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北村的火龙果、三红蜜柚、释迦果等多个品种的瓜果喜获丰收。中北村党支部书记李乾升表示,今年夏天高温多雨、瓜果授粉困难、病虫害多,村民能够获得丰收要感谢高校专家人才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西乡塘区充分发挥辖区高校众多、人才集聚、智力资源丰富优势,不断强化区校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智力成果互惠共享,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健全交流合作机制

西乡塘区柑橘、南瓜、冬瓜、香蕉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要告别传统的“小打小闹”种植模式,必须依靠科技作为支撑,缺乏技术成了不少种植户心头的一块“心病”。为打消种植户的顾虑,西乡塘区经常性邀请高校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给种植大户讲授柑橘黄龙病的辨识与防治、木瓜病毒感染防治、丝瓜种植管理等农业产业相关技术,为种植户发展种植业破解了技术瓶颈问题。

西乡塘一直以来致力于建立健全区校人才交流合作工作机制,推动人才交流合作巩固拓展,促进各类专家人才服务城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城区有8个街道31个社区与辖区25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人才交流培育、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等方面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开展了多项合作。

今年6月,西乡塘区与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人才培养、科研咨政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几个月来,先后培训干部人才132人。

创新交流合作模式

“我是今年刚刚被招录到西乡塘的选调生,毕业于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到村任职中,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刚刚到任的选调生小段谈及即将开始的选调生之旅,信心十足。

近年来,西乡塘区不断创新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比如,深入实施区校(院)人才挂职工程,每年从高校柔性引入优秀教师到各部委办局挂职锻炼,吸引了59名高校人才直接参与了城区改革发展各项建设之中。今年以来共推动300多名辖区高校大学生骨干到城区参与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急难险重工作,基层治理人少事多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有了‘政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交流探讨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行业面临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及时研究解决了。”南宁五金机电商会负责人在西乡塘区举办的“政校企”交流合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城区与高校及企业开展的深入交流合作。据悉,西乡塘区以常态举办“相约西乡塘”政校企人才交流活动为抓手,不断推动广大专家人才为西乡塘区发展献计献策,今年广大专家人才在交流会上就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提出了有效对策建议27条,城区正针对这些建议逐一推动落实。

推进智力成果转化

近日,西乡塘区“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坛洛镇如火如荼进行,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专家专程到活动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热情高涨。农民们纷纷表示,有了专家们送技术下乡,发展壮大产业信心更足了。

因为有了高校院所等专家人才的参与,有了科技的助力,西乡塘区产业不断蓬勃发展,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截至9月中旬,城区6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00万元,其中,收入达10万元的行政村33个、20万元的24个、50万元的13个。双定镇秀山村就是技术兴产业、产业兴村的典型。该村借助城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契机,通过请专家人才进来传授技术与派干部出去学相结合,不断突破火龙果种植技术难题,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0”增加到现在的年收入30万元。

一场场科技下乡活动火热进行、一项项技术难关得以攻克、一个个科研成果得以转化落地……

在西乡塘区,城区四家班子领导坚持常态走访辖区高校,共同就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下大力气。今年城区先后组织华能集中式化学储能、华甸电力设施、顺钢新型管材、集泉胜电缆桥架生产厂房等4家企业到高校招才引智,并与广西大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在物联网技术、现代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年内已经合作开展科技研发项目26个,引进高校新技术、新成果30多项,攻克技术难关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8家。在双方合作下,城区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64家,城区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刘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