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契丹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长期统治着北方地区,还曾创立了辽国,并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这种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是,契丹——这个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北方民族,却像人间蒸发一样,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那么,这150万契丹人究竟去哪儿了呢?他们有没有后裔?如今的哪个民族是契丹人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契丹族的发源和壮大

契丹族的发源和壮大

“契丹”的含义是镔铁或刀剑。唐朝灭亡以前,契丹可以考证的历史大约有五个半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契丹只是一个处于原始社会的小部落。契丹发源于鲜卑族,是鲜卑族宇文别部的一个分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是匈奴族的遗种。鲜卑族系十分复杂,其中确实包含着大量的匈奴族人,但是,这些匈奴人早已经和鲜卑人混合在一起,改称鲜卑族。因此,契丹的发源应为鲜卑族,而非匈奴。

东晋时期,鲜卑族部落之间争斗不断,契丹逐渐壮大并发展成为一支独立部落。他们迁居到了辽河流域以北,经过大约三四十年的发展,契丹的农业、畜牧业日渐兴旺,人口也大幅增加。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逐草而生,偶尔会入侵中原抢夺物资。当时,由鲜卑人创建的政权北魏、北齐已经汉化,并且基本与汉族融合在一起了,而契丹人由于文化水平很低,军事力量也很薄弱,因此,契丹只能向北魏和北齐称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的成立给了契丹发展壮大的机会。唐朝初期采取拉拢利用契丹来遏制突厥的政策,唐贞观二年(628),契丹叛离突厥,归附了唐朝。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设立松漠都督府,任命契丹首领窟哥为都督。同时,在契丹各部设置州府,契丹各部酋长为刺史。从此,契丹正式归属于唐朝。唐朝统治期间,虽然与契丹之间偶有战争,但总的来说,关系还是不错的。唐会昌二年(842),唐朝帮助契丹摆脱了回鹘的统治,从此,契丹的国力日益强大。

契丹创建的辽国

契丹创建的辽国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这给了契丹发展壮大的机会。此时契丹已经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他们采用酋长联盟制度,并推举耶律阿保机作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支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耶律阿保机自立为皇帝,建立了辽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国创立的时间基本上与五代时间相近,灭亡时间与北宋相近。它和五代、北宋有很多联系,相互间也发生过战争,但总体上与五代和北宋保持着友好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辽国对于中原王朝的盛衰乃至兴亡影响很大。

在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塘为了抵抗后唐军队的进攻,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向契丹求援。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契丹一旦获得这块土地,便可以与中原政权抗衡。辽国皇帝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出兵帮助石敬瑭击退了后唐的进攻,得到燕云十六州令辽国国力大幅增强。北宋时期,辽国和北宋经过多年战争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正式停战,休养生息,辽国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是辽国后期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国力下降,很快就被新崛起的女真人创立的金国所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儿了?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儿了?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以后,一部分契丹部落加入了蒙古联盟,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加入了女真族,但是加入女真族的多数是契丹贵族,比如皇族耶律以及后族萧氏。加入女真后,耶律改为移剌,萧氏改为石抹。后来女真族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满族,移剌氏改为依兰氏,石抹氏改为舒穆禄氏。清朝灭亡后,依兰氏改姓刘,舒穆禄氏改姓舒。我们熟知的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很有可能就是契丹族的后裔。

辽国灭亡后,普通契丹百姓又去哪儿了呢?原来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契丹人,为了躲避金国的追踪残害,本已汉化的他们选择加入汉族,改为汉族姓氏。还有一部分契丹人跟随契丹皇族耶律大石一起西进,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国。后来西辽国被蒙古国所灭,一部分契丹人加入了蒙古国,剩下的人则并入吉尔吉斯族。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契丹人依然生活在黑龙江地区,过着传统的游牧民族生活,他们就是今天的达斡尔族,科学家通过基因技术测试,认定达斡尔族人和契丹人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他们就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契丹人的大部分后裔融入了汉族、满族、蒙古族中,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族人数虽然占大部分,但是少数民族也对历史进程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契丹”虽然已经消失,但它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它曾经存在过的种种文化痕迹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