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孙承俊 记者 赵小康)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寓度过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认知、见识、见解、交友、地方习俗、个人兴趣等方面交流触碰的主要集散地,是各类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学生三观养成和巩固地,是学生最本真、最本性的释放地,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在新冠疫情的当下,学生公寓又成为了线上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学生公寓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紧盯学生公寓这一关键育人阵地,瞄准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公寓育人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项、顽疾、盲点等突出问题,在学校党委提出的“党建+x”工作机制创新的总体部署下,聚焦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行为养成等环节,调动党团组织、管理机构、资助评优以及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干部、退役复学学生等各方力量,加强对学生公寓育人路径、机制、标准、体系等方面研究,创新“党建+15610学生公寓”育人模式深化立德树人工作。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了固化的、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以党建为引领的立德树人模式,具体如下:
“1”即落实1个根本。构建党建领航,组织带动,多方协同联动的组织机构。学院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了党总支统领、党支部、师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为骨干,各级教学单位、学工办、院办深度参与,奖助评优、组织发展、教师年终津贴全面挂钩,各种资源进学生公寓、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立德树人工作大思政工作格局。如下图所示:
“5”即实施五个结合。建立标准规范,绩效导向,师生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抓住“党建引领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内务卫生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考核评价与学生资助评优相结合、学生表现与组织发展相结合、教职工考核绩效与年度津贴分配相结合”,建立“23456”(二平、三有、四线、五无、六净)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及卫生工作标准,形成考评成绩晒网,量化积分与学生评优、教职工绩效分配挂钩的硬性指标导向,建立师生教育教学共同体。如下图所示:
“6”即实施六项举措。建立制度约束,责任清单,考核绩效晒网的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学生实名住宿制、教职员工学生公寓育人责任制、三全育人手册制、公寓考评晒网制、内务卫生学分制、育人资源激励制”。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任务、划分责任区,开展制度上墙,考评上网,形成制度管人、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如下图所示:
“10”即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整合力量,构建10进公寓育人的10大育人工作体系。实施“党总支、党支部、共青团、学工办、学生会、教研室、退役生、新媒体、劳动课、制度赋”进学生公寓,构建“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朋辈育人、管理育人、专业育人、网络育人、劳动育人、制度育人、资源育人”10大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学生公寓大党建、大思政、大文化育人工作格局。如下图所示:
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创新特色鲜明,工作成效显着。一是创新了党建工作新范本。在“党建+15610公寓育人”模式实施中,提出了“一面旗帜管总、一切为了学生”“党建+学生公寓”三全育人绩效津贴,“师生教育教学共同体”“师生利益共同体”等育人理念。形成了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高职院校“党建+15610公寓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工作方案》《高职院校“党建+学生公寓”三全育人规章制度》;为了便于制度进公寓,创作了《七律.党总支》等制度赋21首;实施文化进公寓,建成了24节气暨农耕文化”党建文化墙等。二是创新了三全育人新体系。创新实施了“党总支、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工办、教研室、新媒体、劳动课、劳动育人、制度赋、资源链”十进公寓育人行动,构建了“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朋辈育人、管理育人、专业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资源育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三是建立了公寓育人新机制。建立了教育教学共同体、学生实名住宿制、内务卫生学分制、网格化育人机制、周考评绩效晒网制、育人资源激励制等立德树人工作新机制。四是收获了多项育人新成果。“党建+学生公寓”育人工程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评定为“全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荣获学校2020年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公开发表核心论文1篇;创新形成的制度赋、23456卫生标准、绩效考评晒网、三全育人绩效津贴等都成为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借鉴的重要价值点。先后被教育部“职教之音”“今日头条”“陕西教育”“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院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陕西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陕西高校志愿服务优秀项目、陕西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单位、陕西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干事创业好班子、年度考核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该校学生公寓已经成为“铸党魂、正三观、修品行、扬正气、育新人”的重要阵地,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编辑:李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