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称为“为官必学曾国藩,千古智谋一奇人”,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看曾国藩相关的书籍,试图从中领悟这位千古智谋奇人的为人、为官之道,助力于自己事业的发展,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对于曾国藩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背后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冯梦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梦龙是谁?相信只要学过历史的同学都会背诵过这样的内容:“三言”是指《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作者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如果你对“三言”还是有点陌生,那么像《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来源于冯龙梦的笔下。

虽然冯梦龙擅长各类小说、戏剧、民间故事创作,但他的《智囊全集》一书更为很多名人及职场人士所推崇。正如他自己所说“天下无余智”,即普天之下所有的智慧都囊括于此书之中。

你可以说这句话是来自冯梦龙自身的狂傲,但400年的时间过去了,从康熙到纪晓岚到曾国藩现代的企业家王健林和伟大的政治家们都对冯梦龙的《智囊全集》倍加推崇,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对于我们职场中人来说,《智囊全集》1200多个小故事,2、300字的小故事却暗含了无数职场智谋在其中,对于职场人来说,哪怕匆匆读一遍也能收获不小。

一、孔子的故事:对不同的人要学会不同的沟通方式

孔子与弟子一起周游列国的途中,马跑了,啃食了农民的庄稼。农民很生气把马给扣下了。子贡去向农民求情,向其讲述了一堆道理,农民完全不理子贡

孔子感叹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用太牢(牛羊猪)供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毫无用处。”于是他派出养马人前往。

养马人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地,我也不在西海旅行,既然碰到一起,我的马不小心侵犯你的庄稼也是情有可原。”农民一听觉得是这个道理就把马还给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职场中每天都需要与不同的人沟通,每个人的学历、学识、兴趣爱好,注意点都完全不同,面对不同的人也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大学教授或者小学生,沟通方式肯定不一样。采访影视明星与采访文学大家,采访的内容与方式也会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看人下菜,找准对方痛点,才能建立良好沟通。

另一方面,如果孔子一来就派养马人去和农民说,事轻松办成了,但会让子贡心里不服气,觉得这样简单的事自己也可以,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对于职场领导来说,也应该根据下属不同的性格、能力安排最适合对方的工作。而不是明明自己安排错了人,不懂驾驶下属的方法,工作效果不好,只知道去责骂员工,不懂反思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盗贼当保安队长:职场中懂得知人善用

唐高宗巡查洛阳时候,碰上关中闹饥荒,盗贼太多,派魏元忠先行开路,保证安全。于是魏元忠到监狱看到一个神采、语言都不同凡响的盗贼,将之带了出来,与其同吃同睡,将队伍防范盗贼的事都交给了此人。

结果整个队伍上万人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丢失一件东西。这个盗贼变保安队长做得蛮称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用妄自菲薄,去寻找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而作为领导同样要懂得因材任能,根据下属不同的才能来安排合适的工作,能否安排好下属做合适的工作也是检查领导能力的关键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捐款修庙不如助人还债:转换思维反而能出奇效

宋神宗时,福州监狱关押了很多在买卖中欠了债的老百姓,让知州孙觉很头疼。此时有富翁要出钱五百万修缮寺庙。孙觉劝之将钱用于帮助狱中老百姓还债,解脱枷锁之苦,也是一种大福报,结果监狱空了出来。

以前工厂效率非常低下,大家都转着机器和零件转,累得不行还效率不高,于是有人改善了工序变成了零件动而人不动,发现这样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流水线。

有时候做事,我们需要转换下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冯梦龙在400年前就已经用故事向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人生必读清单之一:《智慧全集》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就是这样一部集各种智谋故事于一体的书,2、300字的故事,短小却值得回味。

康熙把这套书视为”国之利器“,仅限于在大臣之间阅读,禁止流入民间,防止百姓开智,利于其统治。

铁齿铜牙纪晓岚熟读《智囊全集》且倒背如流,才能巧舌如簧。

曾国藩更是把《智囊全集》“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造就了其一代权臣、千古智谋一奇人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囊全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职场、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其中,用心品味会发现职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书中都有对应的答案及应对方法。有人说过这套书“学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趋吉避害。”

职场如战争,竞争不断,想往上走,必须谨慎且有十足的智慧,这套《智囊全集》将如同一位良师益友陪伴你奋斗在职场路上。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有的是200、300字的小故事,有原文、释义、讲解,通俗易懂,更适合当今繁忙工作节奏,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茶余饭后,午休时间,睡前,坐地铁时拿起书阅读几个小故事,短短几分钟,便可轻松阅读数则古人智慧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