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风采》编委会

顾问:范诗银 张存寿 包德珍 丁广明 胡显祥 刘继红

社长:刘南山

主编:杜晓东

副主编:刘登荣 刘清沧 周国年 王忠怀 刘还利 姜志坚 刘明池 刘凤云 方少春 王云燕

丁广明,大校军衔。南京南都书画院院长,《南都风采》微刊顾问。详细介绍见本刊编委会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广明先生作品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幅作品为左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广明先生作品鉴赏:

书有新意

---简评丁广明先生的书法艺术

高和鸿

笔墨当随时代。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这样讲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这是对历代书法风格极为精辟的总结,也是对书法发展历程的精辟概括。

简言之,书法艺术是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书法要有新意,去表达时代的新气息,时代的新风采,时代的新意蕴。

当代书法何去何从,众多的书法家进行着各种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有一位成功者,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苦求之,锲而不舍地开辟着自己书法的新境界。他就是著名军旅书法家丁广明先生。

每观先生之作,总有清新之感,感觉不俗气、不匠气、不习气,在淋漓翰墨间,不断地流露出新的意境。

一、新在用笔

先生书法之美之新,在于笔法。

书法重在笔法。中国书法属于线条艺术,也就是说以尖锋毛笔为书写工具,利用其笔锋的自然弹性,书写出富有变化、妙趣横生的线条,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因此,历代书法家在书法实践中,非常讲究执笔的姿势以及在运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

对于笔法,历来为诸家所重视。 “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简单的三段文字只是在数千年的书法笔法论述中的一个极小的缩影,说明古人在探索书法艺术过程中的良苦用心。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理解了笔法,巧用了笔法,才能达到应有的书法艺术效果。

我偶在某会所,初观先生的草书作品,当观到落款时,心里一震,乃左笔书。震惊的是,先生所书,无滞无涩,线条圆转,快慢有度,开张适当,即便“正手”亦难为之。

遂与先生交谈,方知先生并不是“左撇子”,我更为震惊,亦我也曾有左笔书经历。先生告之与我,其探索“左笔书”历程。

先生苦学古人各种笔法,皆不尽其兴,不达其意。某日,先生右手有痛,难于书之,便用左手随意书之,虽然不便利,但有一种奇怪之感,竟书写出优于先前线条,意想不到的效果,出乎寻常,非右手而为之。

先生大喜,似有顿悟之感,偶而得之,绝非造作,遂决心探索之。从此,左笔书成就了先生书法之道,并自喻“双笔先生”。

先生书之新意,不在追怪,不在追偏,而是苦苦探索的沧桑正道,苦尽甜来的善果。此乃心诚则灵,亦说明先生之追求,既异于常人,亦异于古人,而是内心之所求而外化于行的结果。

正如先生所云:“我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勉,追求大美的自然艺术。自然而然是我的艺术观。”

二、新在意趣

先生书法之美之新,在于意趣。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在《知北游》中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先生常讲:“这是庄子对天地大美的深刻思考。这句话激励着历朝历代无数的艺术家去思考大美,追求大美,完善大美。同时也深深地启迪着我对大美艺术品质的向往。”

他善观察自然,感怀自然,常有“乘物以游心”和“独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感触,天地的大美启迪了他的心灵,启迪了他追求书法的内在意境,笔成了他“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的绝美工具。

因工作之忙,与先生少有长坐,但心通情系。先生常发书法照片与我,每每观之称绝。常观先生之书,笔墨凝练,笔锋犀利,入木三分,意想天成,玲珑宛转,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三、新在妙趣

先生书法之美之新,在于妙趣横生。

笔墨气势如虹,妙趣闪烁如云。先生以章草为体,左笔作书,融入了楷、行、隶、篆等各体书风,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的技、艺、道综合继承,书体气象博大、古朴大雅,体现了书法的万千气象。字字结体严谨,通篇浑然天成;用笔沉着稳健,大气凛然;行笔流畅欢快,淋漓悍然;线条情趣多变,如行云流水,又似闲庭信步,潇洒自然;点线圆浑凝练,美妙绝伦,骨力遒劲;古今结合,以古为主,熔古铸今;拙雅结合,雅现恬静单薄之气,拙生古朴浪漫的情;洋溢着天地之精华,人文之精神,个人之意趣。

近年来,书坛内外,探索章草者甚多,亦有新章草叫法。我认为,无论何种书法字体,能否表达心之意趣,形之妙趣,方显书法之美,书法之真谛。观之先生左笔章草,不造作,自然而然,似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南宋张孝祥语)之感。

先生认为:“书法的性格应该巧拙结合,互用起来。巧则灵动,拙则浑古。这样才能合乎天道自然。”在60余个生命的春秋中,其书法情结愈久弥坚。他常讲:“书法之于我,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生命的力量。”在他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性情的磨练,知识经验的沉淀,不断地激发着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对中国书法的深刻感悟。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并另辟蹊径,终于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形成了苍劲峥嵘、豪放奔放的独特艺术风格。

学无止境,思无止境,艺无止境,进无止境。先生之书,意气风发,色彩缤纷,闪烁在当代书坛,辉映着古今。

吾喜之,先生今之成就;吾愿之,先生未来之辉煌;吾赞之,先生之靓丽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