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翰园就在天波府旁边,和龙亭隔着杨家湖对望,三个景点连在一起,翰园是最后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波府开疆拓土保家卫国,是大宋的武功,而翰园则突显文治,昭示汉民族文化强势。走到这里就应该放慢脚步,翰园里的3800块碑刻书画是老开封的一道文化大餐,必须得细嚼慢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家荟萃

众所周知,开封是书法名城,特别是在宋代,城里城外、宫内宫外,包括皇帝都是艺术家、生活家、收藏家。以现代人的审美总结,中国历史上汉文化强盛顶峰时代就在这座老城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韩这两个邻居把这一段文化学得很全面,并延续到现代,瞥一眼他们拍的华丽古装大河剧就会明白,那种宋韵格调贯穿整个生活起居。换句话说,他们的古典审美,以及固守的儒家信念一直停留在宋朝。如果不信,不妨去打听一下,在他们的古玩拍卖会上,无论是瓷器还是字画,最昂贵的惊天之作肯定是宋朝人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翰园,已是黄昏,一进大门就看得到廊下黑漆漆的石碑群,上面刻着古人隽秀挺拔的书法。岁月有痕,从一笔一画中仍然能感受到书法大家们下笔时的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碑林,我老家西安,因帝王将相墓地多,碑很出名。可是此时却觉得,开封翰园相比于西安碑林文艺范儿更胜一筹,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大宋朝毕竟并列出过“苏、黄、米、蔡”四位大书法家呀,那位艺帝徽宗更不用说了,一手漂亮瘦金书在21世纪被电脑编程,收录在方正字体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朴典雅的碑廊展现作品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系列表现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从殷商甲骨文开始,汇集历代名碑名帖和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当代名家作品之丰富,尤为碑林一大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奇人物

逛完碑刻区,临湖坐在木凳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到一尊雕像。让人惊奇的是,造型并非古代人,而是一位现代人。原来这位先生是开封的文化愚公——李公涛,翰园碑林因此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带有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年前,翰园还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岛,当时热爱书法的退休老干部李公涛倾尽家财,历经数年,在这片荒芜之地上建起亭台楼榭,遍请名家撰写墨宝,挑选集中精品,镌刻成碑,将这里打造成了碑刻艺术的园林,书法家敬仰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创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李公涛先生也因此被誉为当代“文化愚公”,他让中国翰园的创建历程成为一座感召世人的精神文明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花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翰园以宏扬民族文化为主线,重塑了轩辕黄帝像、孔圣人像、宋四家像,以及圣贤馆,成了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不定期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书画大赛、笔会交流、藏品交易活动,其中春节期间的“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春季的“清明文化节”及金秋十月举办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为颇具地方色彩的主题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喜

对于开封人来说,翰园更像自家的院子,平日里,一家老小,亲朋好友,到碑林里逛逛庙会,一边吃,一边看看民俗表演,则是件雅俗共赏的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翰园是有温度、有情怀的,在这个霜华凝重的秋日,古色古香的菊花装扮了翰园的门庭廊下,轻易勾起了游人对古人的怀念。睹物思人,我甚至相信他们的魂魄并未走远,才子们挥一挥袖,将那股用之不竭的才情向路人抛洒,于是心念灵光一闪,生起莫名其妙地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日黄昏,追随菊的芬芳,穿过翰园,遇见文艺旧时光!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翰园碑林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带父母/一家人共同体验。全年来玩最佳。

推荐景点:龙亭 开宝寺 开封府 大相国寺 天波杨府 翰园 万岁山

娱乐体验:游园

特色购物:老开封七味草

特色住宿:中州国际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