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仅有1.72亿人,到2021年已经增长为9.14亿人,城镇化率也从17.9%上升为64.72%。虽然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但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却只有46%,两者之间存在18%的差距。而正是这18%的差距,说明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

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下半场。按照“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

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镇开发边界全面划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道,“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同时也是农村人口走向城市的重要目标。而县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1472个县、394个县级市的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见》提出了许多支持政策,这将对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得县城获得了高度关注,这将有利于县城进一步吸引投资,整合民间资本,加快我国的小城镇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人口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必然会导致大城市的社会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因此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客观上拉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城市发展的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在于,我国县城人口始终处于“流而不留”的局面,由于县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居住环境并不理想。因此,许农民选择了工作在县城,生活在农村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一现象还十分普遍,以至于有超过2/3的务工农民常年往返于县城和农村之间。

当前我国县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大中城市相比,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治理水平较为滞后。同时,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不仅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而且同一省内,不同县城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如我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独具特色、发展优质的县城,如江苏昆山人均GDP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山东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浙江义乌成为世界超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目前我国仍有50个县GDP低于10亿,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其中山西石楼村最低,其农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仅为5430元。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县城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一县一策”,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实际上,位于“城尾乡头”的县城,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城镇化,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

县城是聚集资源要素、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从城乡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县城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的辐射,向下则引领着乡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