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是诸城市水网空间建设的“黄金十年”,水系连通、库河联网、生态修复成为水利建设的主线。

诸城的水优势,已由水多,变成水长。一座座工程串珠成链,一泓泓碧水“网”上流转。从此,水库不再孤立、水厂不再无“援”、饮水不再“渴”望,城乡居民也不再追问水从何处来。

受地理区位限制,诸城的水空间相对独立,7座大中型水库单体散布,水资源开发利用依靠内部循环区域保障。

诸城的水系连通,起点是应对大旱,落点是战略保障,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贯穿其中。

2013年以来的前五年,刚刚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的诸城市,又遭遇连年干旱,旱情紧逼下水库干涸、河道断流、水源紧缺,水治理理念从应急走向应对,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下,逐步拉开系统治理的长线布局。空间均衡、生态平衡,诸城有了自己的路径。

山与水的对话,井与井的连接。深处山岭沟壑的73个单村供水村庄实现双水源保障,一村双井,一用一备。

灌区与水库牵手,渠道与管道接力。以墙夼水库为“源头活水”,引墙入三、引墙入吴调水工程上马,全长78公里的“人”形调水大动脉建成。

河流与园区连线,水库与水厂融合。引潍入共、引三入青、引三入郭等调水工程,以管道连通、延伸辐射方式环环紧扣,城乡水厂联网供水、递补供水,集约节约用水成为现实。

拦河建库储备,四通八达分流。卧龙湖水库建成,战略水源地定位,圆了诸城十年找水梦,四库五河串联,多源汇流、多级调配、多向调水、多元保障格局形成,境外水进城,城市水下乡。今年,引墙入青工程又开工,以卧龙湖水库为中转站的环城区三库闭环调水指日可待。

生态治水托底,大美画卷铺展。以河长制统领,潍河治理、潍河防洪治理、潍河水质提升、水库闸坝除险加固、农田水网建设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迭代升级,库河安澜,水美城乡,托底高质量发展。

诸城的水,从一时之需到一网汇流,从条条串联到块块拼图,重组后水库、河流、水厂,已成为水网上的一个个节点,从此有了“流域”的空间概念,水不再分城东城西、城市乡村。

水系“互联网”,水上“高速路”,水长流、水常流、水畅流。诸城,一“网”清水,一“网”情深。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管慧 程晓燕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