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瀛凭借自己善于交际的长处,与淞沪警备司令钱大钧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在上海的各个巡捕房、军警宪政各界部门都有自己的眼线。上海巡捕房在与中统打交道的时候,基本上只认杨登瀛一个人。

此外,杨登瀛还利用自己留学的经历,帮助英租界的巡捕房破获了很多有用的情报,后来在英租界巡捕房督察长兰普逊的推荐下,杨登瀛又担任了法租界巡捕房的顾问。

经过长时间的潜伏,杨登瀛对整个上海的巡捕房都有了准确的把握。如果国民党内部和上海的巡捕房对我党有什么不利的行动,杨登瀛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即使有人被捕,他也能在第一时间出马,展开营救。

1928年4月的一天,时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在与组织局秘书交接完工作后,突然被英国的巡捕房给盯上了。在逃离的过程中,罗亦农不幸被捕,关在了监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亦农

罗亦农被捕后,我党马上展开了营救行动。就在这时,陈赓突然想到了杨登瀛与英国巡捕房的警务督察长兰普逊有着很深的交情,如果让杨登瀛出面营救的话,很有可能事半功倍。

杨登瀛接到任务后,当即行动了起来。在与兰普逊交谈的过程中,杨登瀛得知了原来是叛徒告发了此事,而叛徒的手中还有一份300多人的共产党员名单,而出卖罗亦农只是叛徒给国民党的一份投名状而已。

得知这一情况后,杨登瀛冒着生命危险向陈赓告发了此事。同时告知的还有,罗亦农会在4天后进行交接,希望组织上尽快准备人手,来营救罗亦农同志。

组织上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准备召集人手,准备在国民党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过程中,全力实施营救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立夫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早上,陈立夫就从南京直接赶往了上海。经过一番审问后,陈立夫觉得从罗亦农口中得不到有用的信息了,便直接下令处死了罗亦农。

4月21日,年仅26岁的罗亦农走上了刑场,为了革命理想英勇就义。

罗亦农牺牲后,组织上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当即派人铲除了叛徒,并销毁了那份名单,从而导致党组织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

同年,旧上海的青帮开始了内部争斗,杨剑虹在其中难以脱身,最终自杀身亡。

杨剑虹离世后,国民党调查科觉得杨登瀛长期在杨剑虹手下工作,能力也比较强,于是便任命他为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的特派员。有了这个职务,杨登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更加地方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登瀛夫妇合影

为了让杨登瀛能够获取更加有用的情报,我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他配备了一辆高级轿车,方便他和上海有头有脸的人物拉近关系。同时,我党还在上海北四川路大德里对面的楼里设置了一个联络基地,对外就宣称“国民党中央调查科驻沪办事处”,还为杨登瀛配备了一个秘书,专门协助他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