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荣的盛唐,孕育了无数诗词大家。李白斗酒诗百篇,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孟浩然长于五绝,“高岑诗派”的边塞诗流传千古,而诗圣杜甫,则在诗作中千万次地说:“我很穷”。

比如在《登高》中,杜甫喝着杯中的劣酒,想着自己的经济状况马上连最便宜的酒都要喝不起了,忍不住高吟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在《客至》中,杜甫也因为经济状况不佳,无法为朋友准备丰盛大餐,无奈吐槽道:“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而在《空囊》里,杜甫更是直言自己的财务状况恶劣,“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次次宣称“我很穷”的杜甫,却在晚年住进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拥有了无数人求而不得的“房产”。那么,杜甫是怎么在成都置业的呢?他又是否真的像诗作里描写的那样贫穷呢?

01裘马轻狂少年郎

说来自带“贫困”标签的杜甫,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还曾因出众的才学,先后担任过著作郎、修文馆直学士等职务。

虎父焉能有犬子,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全都是学霸附体,不但个个能写一手锦绣文章,还都是朝廷命官,这也让年少的杜甫,得以在京城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城的生活少不了吟诗作对,杜甫七岁那年,一时兴起挥毫作诗,提笔就是咏凤凰,气势直逼尧舜。到了青年时代,杜甫更是仗着祖上有钱,开启了一段又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逛了个遍。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杜甫,并没有在诗作中吐槽自己穷的习惯。他写《望岳》,就慷慨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画鹰》,就夸赞雄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一篇篇诗作俱都透着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41年,杜甫的父亲病逝。失去了重要经济来源的杜甫,不得不被迫与啃老的生活说再见。他独自前往长安参加科举,想要沿着祖辈的路入朝为官,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地。

02蜀中岁月

然而,杜甫的运气实在不好,满腹才情的他,居然一次又一次落榜,就这么蹉跎到44岁,皇帝出于爱惜杜甫才华,这才赐给杜甫一个河西尉的正九品小官。

谁知杜甫居然不领情,他写诗吐槽说:“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话里话外都是觉得这个官太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神操作,让人不禁想起来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当年杜审言为官时,就是出了名的情商低。一次,同事苏味道升任天官侍郎,百官纷纷祝贺,唯有杜审言在一旁碎碎念道:“味道必死”。

一旁的官员不明所以,问杜审言这话是什么意思,杜审言不屑地说:“苏味道当了这个官,必然要批阅我的文书。他看到我文采飞扬,难道不会羞愧而死吗?”

杜审言的性格完美遗传给了杜甫,可杜甫却没有杜审言笑骂百官的底气。为了生存,杜甫推掉河西尉的差事后,转头就接了个跟河西尉差不多的芝麻小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漂泊半生的杜甫,总算有了个体制内的工作。然而,当杜甫喝着小酒唱着歌,高高兴兴去上任,打算大展拳脚之际,安史之乱爆发了。

杜甫就这么再次开启了四处流离的生活。乾元二年,杜甫突然想起曾经的好友严武坐镇西蜀,于是他当即举家前往成都投奔严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受到时局影响,也或许是漂泊的日子太难熬。前往成都时,杜甫的诗作风格与早年间大相径庭。比如同年初东所作的《同谷七歌》中,杜甫就说自己“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俨然就是“我很穷”雏形。

事实上,那年初冬杜甫只是在同谷住了个把月就前往成都了,根本不像诗作中提到的那样一年四季在山谷中挨饿受冻。待到杜甫到达成都后,严武立刻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帮助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还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

盖草堂的同时,杜甫还不忘找各路土豪朋友求援助。用杜甫自己的话说,就是他找萧实“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成功要来了100桃树苗。

紧接着,杜甫又找到做过绵竹令的韦续,“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一番高谈阔论,从韦续那里要来了不少绵竹县的绵竹。

不仅如此,杜甫还留下了《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诣徐卿觅果栽》两张“清单”,上面记录着杜甫找韦班要松树苗,找徐卿要果苗、花苗等花式拉赞助的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一众朋友的帮忙,杜甫草堂很快修建完成。杜甫看着自己的新家,心中十分满意,兴冲冲地写下了“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从这几句诗里不难看出,唐朝时期的杜甫草堂,已然是间不错的“豪宅”了。可杜甫不知怎么想的,平白得了间大宅,却因一次秋风吹坏了屋顶,就大呼“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让后世读者一度以为杜甫在成都生活凄苦。

03凄凉晚景

其实,杜甫在成都不但住房不交钱,工作有朋友内推,好友严武还隔三差五请杜甫吃饭,反倒是杜甫十分傲慢,有次喝醉了酒,杜甫就直接指着严武的鼻子骂:“严挺之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货!”

在唐朝,“对子骂父”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总算严武好涵养,生了场闷气就原谅了杜甫,依旧送给杜甫好酒好肉,确保杜甫在成都衣食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65年,一直关照杜甫的严武去世,失去庇护的杜甫只得离开成都,生活质量瞬间一落千丈。此时的杜甫,才是真正陷入了穷困潦倒之中,一家人忍饥挨饿,漂泊无定,小孩子有时饿极了,就冲着杜甫哭闹,而杜甫也只能无奈地写下“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公元770年,杜甫乘船前往郴州,想要投靠舅父。谁料船到耒阳时河水暴涨,杜甫被困岸边,一连饿了五天,才收到当地县令送来的救济物资。极度饥饿之下,杜甫一通猛吃,而后就昏睡过去,等到人们发现不对劲时,一代诗圣已溘然长逝。

一生,让人不禁感慨,杜甫的诗文固然光耀千古,可杜甫本人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贫穷。毕竟作为一个官二代,杜甫要家底有家底,要人脉有人脉,即便是晚年最为落魄之时,杜甫的生活质量也远比千千万万在史册中查无此人的普通百姓高出千百倍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唐才子传·杜甫传》、《唐诗杂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