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云回来啦!大家出来迎接啊!

1994年4月13日,一向平静的云头底村,因为邓小平长子邓朴方的到来而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喜极而泣,纷纷奔走相告。

邓朴方进入一间屋子,看到面前的老太太后,瞬间热泪盈眶了,并激动地说:“娘,您儿子回来了!

奶云……真是你吗?儿啊,我好想你!”老太太的眼眶也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时间里,邓朴方围绕在老人身边,更是“娘不离口”地与老人谈话唠嗑!而老人也异常高兴,对邓朴方的呼叫也应答从容。

那么,邓朴方作为邓小平的长子,为何会称呼这名村野老妇为“娘”呢?这里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奶云”究竟是谁

1944年,抗日战争进行到了最后的反攻阶段,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抗战胜利前夕的喜悦之中。

而让邓小平更加高兴的是,这一年春天,他的长子在山西左权县的麻田村出生了。

因为这个刚降临到人世间的小男孩儿长得白胖白胖的,所以大家都叫他“胖胖”,在平日里也都很喜欢逗逗他,还给了他很多关爱。

特别是邓小平,高兴地不得了,只要有工夫,就会跟“胖胖”玩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时的邓小平和卓琳夫妇二人正忙于抗战工作,无暇照顾年幼的儿子。而且,战争环境下的条件也不利于养育孩子。

无奈之下,邓小平和卓琳抱着才三个月大的儿子,来到了麻田村正对面的云头底村。

在云头底村进行一番了解后,邓小平最后决定将儿子交给一位名叫郭金梅的妇女,让她代为养育,临走前还给儿子取了一个乳名——奶云。

其实邓朴方这个乳名有一定的含义:“奶”就是说郭金梅是儿子的奶娘;“云”这个字则取自于云头底村。

说得简单一点,“奶云”就是在云头底村吃奶长大的孩子。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邓小平希望自己的儿子永远不要忘记郭金梅这个奶娘和云头底村的养育之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之后,邓小平夫妇忙于革命工作,除了隔三差五送来些吃用之物,小奶云就开始了在郭金梅家的生活!

在奶娘家点点滴滴的情缘

郭金梅对奶云非常用心,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但作为农村妇女,郭金梅每天都要参加劳动进行生产,其实也无法腾出很多时间照顾小奶云。

所以为了干活、带娃两不误,郭金梅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着!但时间一长,郭金梅发现,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倒无妨,可是几个月大的小奶云却不能这样!

于是有一天,郭金梅看到自己的女儿白秀叶正在逗奶云开心,就走过去对女儿说:“从明天起,你别去学校读书了吧,就留在家里照顾奶云弟弟。”

虽然这句话是身为母亲的郭金梅亲口对女儿说的,听起来还有几分刺耳和冷酷,但是可以想象到郭金梅当时内心里也很痛苦和煎熬。

白秀叶听完母亲说的话,却不哭也不闹,而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欣然同意。要知道,白秀叶当时仅仅只有12岁.

面对突如其来的被迫中途辍学,却没有赌气厮闹,反而表现得异常的懂事、平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当郭金梅不在家的时候,白秀叶就代替母亲照顾起了奶云。听到奶云哭了,白秀叶就给奶云唱儿歌哄他笑。

到了晚上,郭金梅回来了。母女二人先烧水,等水烧热了,就不停地用手试水温,直到水温合适了,才悉心地给奶云洗热水澡。

在睡觉前,郭金梅和女儿还轮流摇晃奶云的简易木板吊床,一边摇一边哼曲子,看到奶云熟睡了,她们母女才会轮流着睡觉。

在云头底村,很多八路军将领的孩子都寄养在这里。其中,奶云在郭金梅的照顾下,又白又胖,身子骨长得也最结实,很讨人喜爱。

就在三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令郭金梅伤心的事情发生了!

依依含泪惜别竟说不出再见

1945年,邓小平要到河北涉县赤岸村工作,不得不离开山西左权县麻田村。此次调动拉家带口,当然也要带上寄养在云头底村郭金梅家中的奶云。

当郭金梅得知邓小平要带着奶云离开时,看着已经牙牙学语的小男孩儿,不禁眼泪连连,说不出一句话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别那天,邓小平看到郭金梅不停地流眼泪,便把身上的皮大衣脱了下来,披在了郭金梅身上。

随后,邓小平一家人上了车。郭金梅送了邓小平一家人很远很远,一直不忍心扭头回家。

之后的岁月里,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邓小平都一直惦记着郭金梅对自己以及奶云的恩情。

时不时地派人给郭金梅送去粮食、衣服和现金,但郭金梅每次都不愿意收下,总是说为邓政委照顾儿子是应该的,不图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邓小平给郭金梅寄来了奶云的照片,还在信上告诉郭金梅,奶云有大名了,叫邓朴方。

郭金梅看着照片,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奶云,邓朴方……其实,邓朴方这个名字是刘伯承给奶云起的大名。

1946年,刘伯承的大儿子刘太行已经7岁了。邓小平的大儿子奶云快2岁了,却还没有大名。

邓小平本来打算让奶云的大名也叫太行,但卓琳不是很满意,理由是刘伯承大儿子的大名就叫太行。于是,卓琳就请刘伯承给起奶云起个大名。

刘伯承看着奶云长得朴实方正,就脱口而出“朴方”二字。邓小平和卓琳一听,非常满意。此后,奶云就正式有了自己的大名——邓朴方。

因此郭金梅每当想念邓朴方的时候,就会拿出照片看上半天,有时候看着入神,竟然忘记水已经烧开了,任由热水在那里翻滚沸腾。

但对“儿子”的思念,怎么可能是一张照片所能够缓解的呢?郭金梅心中多想再看看她的“奶云”啊!

但山西和北京远隔重山,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只能将所有的思念埋在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情感天动地难得再相聚

好在60年代初,在邓小平的邀请下,白秀叶陪着郭金梅去了北京,邓小平亲自把她们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并热情招待了她们母女二人。

两家人其乐融融,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相聚期间有说有笑。此后这次相聚也都成了大家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但在70年代的时候,远在山西云头底村的郭金梅,无意间听到了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说是邓朴方发生了意外。

这让郭金梅一下子慌了神,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当时她唯一的想法就是立刻去北京,亲眼见一见邓朴方,看看自己的奶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由于太想见一见邓朴方了,因此郭金梅决定让儿子白兰柱陪同自己前往北京。

然而,在偌大的北京城里,他们母子俩不但没有打听到邓小平的住处,而且得知了一个悲痛万分的消息,那就是邓朴方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下肢瘫痪,坐上了轮椅。

郭金梅顿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由于精神一下子就受到了严重的刺激,整个人突然变得麻木起来。回到家中后,耳朵也慢慢地听不清声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郭金梅虽然有些糊涂,可有一件事情是始终清清楚楚的,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见一见邓朴方。

于是,她日日夜夜坐在门口,不言不语地等着、盼望着邓朴方能够平安回来。

也许,郭金梅的这份执着和真情最终感动了上天。

1985年,70岁的郭金梅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她终于见到了邓朴方。

看着面前的郭金梅,邓朴方得知幼时的奶娘竟然是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不禁深感自责和心痛。

邓朴方和郭金梅有幸再相聚,不禁都湿了眼眶。随后,邓朴方带着郭金梅到北京最好的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还给郭金梅配上了助听器,尽量帮她提高听力。对此,郭金梅感动得泪流满面,说自己能见到邓朴方就算夙愿已偿、死而无憾了。

听着“奶母”如此动情的话语,邓朴方一时之间也是鼻子发酸。同时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经常回去看看这位“老娘”,好好孝顺她!

神秘客人不远千里来寻根

1994年,郭金梅已经80岁了。阳春季节中的云头底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派春意盎然。

4月13日这天,白秀叶像往常一样坐在郭金梅身旁,陪她在家中聊天解闷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一阵敲门声。白秀叶起身去开门,门一打开,她就看到了轮椅上的邓朴方,瞬间又惊又喜,哽咽地说:“奶云弟弟,是你回来了啊!”

白秀叶一边说着话,一边将邓朴方和随行人员带进了屋内。邓朴方刚一进屋,就急忙地转着轮椅来到郭金梅面前。

只见邓朴方双眼湿润,握着郭金梅的手,含着泪说:“娘,您儿子回来了!”

奶云……真是你吗?儿啊,我好想你!”郭金梅不禁泪流满面。

邓朴方赶忙擦去郭金梅脸上的泪水,并说:“我早就想回来看看您了……今天是您的八十大寿,我有一样东西送给您。

话音刚落,邓朴方拿出一个精美的白瓷工艺瓶,恭恭敬敬地送给郭金梅。只见瓶身上刻印着一行字:乳育之恩,铭心不忘

郭金梅此时虽然说话很困难,但是从她的沾满泪水的眼睛里,能看出她既是很高兴的,又是很激动的。

邓朴方还对身边的白秀叶感激地说:“姐姐也最辛苦了!家里面的孩子当中姐姐最大,是姐姐把我们抱大的。”

接下来,邓朴方和郭金梅两家人在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合影后,白秀叶拿给邓朴方几个红布小袋子,只见里面装满了核桃、柿饼、小米、玉米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朴方双手接过来,并高兴地说:“我就是吃这些长大的,我一定要收下。”

临走前,邓朴方还来到自己当年出生的二层小楼。几十年一眨眼而过,小楼保存完好,仍然如故。

相逢总是短暂的,时间已是中午时分,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邓朴方最后环顾了一下自己幼时成长的云头底村,便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程车。

郭金梅目送了邓朴方一程又一程,久久不愿进屋,就那样一直看着邓朴方远去的车影。

在邓朴方走后的日子里,郭金梅老人时常静静地坐在门前,好像在等长大的奶云再回家来看看自己和这个村子。

结语

回望邓朴方的过去,不禁感叹于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如今只要提到邓朴方,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他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所做出的的贡献。

作为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始终拒绝享受特权。无论是读书时代,还是参加工作,都一如既往地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朴实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身为中国残联名誉主席的邓朴方将会继续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用自己的关爱温暖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撑起一片纯朴方正的蓝天。

参考资料:

邢兰富.邓朴方和他的太行山奶娘[J].源流,2004,(第8期).

范建华.邓邓朴方麻田“探母”[J].文史月刊,2004,(第5期).

国英男,关吉臣,闫闯.邓朴方与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3,(第10期).

余玮.邓朴方:为中国残疾人的世界撑起一片天[J].福建党史月刊,2010,(第19期).

吴志菲.邓朴方: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残缺的世界[J].党史天地,2009,(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