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全国政协“奋进新时代 百名委员说”第四场宣讲活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在谈到香港青年的发展情况时提到,提高市民的身份文化认同是确保“一国两制”能有效贯彻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
霍启刚说,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推出多项措施,涵盖青年“四业”(学业、就业、创业、置业)发展,例如推出居住证、提供税务优惠、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等。过去两年还先后印发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及南沙方案,助力香港市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特区政府及各大社会团体也致力实践,举办各式各样的实习和交流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0月1日,香港尖沙咀,爱国人士举着国旗。当天是国庆节。视觉中国 图

霍启刚本人也在多个岗位作出贡献,包括在特区政府的青年发展委员会中担任交流和实习专责小组主席,多次主持相关的小组会议及“青年内地交流和实习资助计划”评审面试;在不同爱国爱港社团组织活动,包括“冰雪体验”香港青年学生京哈冰雪体验专列、香港青年联会交流团等,参与人次近万人。2019年,他曾带领逾百名制服团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及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访京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在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青年对国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更多到内地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提高市民的身份文化认同是确保‘一国两制’能有效贯彻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霍启刚认为,文化、体育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方法。每逢中国举办大型体育盛事、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取佳绩,都会引起香港市民的关注。例如,中国及中国香港奥运代表队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取得亮丽成绩,加强了香港市民的国民身份认同。未来,特区政府应该与内地加强合作,举办更多国际赛事,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智慧。“相信2025年在大湾区举办的全运会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也会在这段日子里尝试推动体育盛事志愿者计划,让青年亲身感受。”
学校的学习内容对香港青年也有很大的影响。霍启刚注意到,经过了多年探索,特区政府自2018年起将“中国历史”设立为初中必修科目;2021年,又将“通识教育科”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帮助香港青少年了解国家历史上的苦难和辉煌,包括港英时期香港民众寄人篱下的屈辱历史,加强了青年的历史观和国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