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3日,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在社交平台更新了最新投资情况,再度出手以32.05美元买入10万股腾讯ADR,耗资约2500万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雪球

这也是段永平继今年2月、3月、4月、8月四次抄底腾讯之后的第5次抄底,平均成本高于40美元。

而昨天,腾讯股价再度走弱,截至收盘,腾讯控股下跌2.92%,收报246.2港元,创2018年11月以来盘中新低,相比2021年的高点已经腰斩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永平此前也多次强调,其持有腾讯的仓位并不高,不敢“下重手”,而原因是“没能真的看透”

作为“中国巴菲特”,他其实看不透的是腾讯未来的现金流。因此,散户如果要“抄作业”,也不要盲目。

事实上,除段永平以外,南向资金也在不断抄底。

8月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腾讯控股167.51亿港元,自8月25日起连续28个交易日呈现净买入状态。10月13日,南向资金净买入7.7亿港元。近一年以来,尽管股价持续调整,但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达460亿港元。

腾讯

腾讯

另外,腾讯自己又又又进行回购了~~~

10月12日,腾讯耗资6.01亿港元回购,10月13日再回购6.02亿港元,此前的回购金额为3.5亿港元左右。

腾讯

今年8月份到现在,腾讯已经进行了38次回购,共计回购4764万股,耗资138.7亿港元

除了这2次单独的回购之外,最近的一次集体回购发生在节前的9月26日,多家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回购公告。

除了腾讯之外,小米集团也在当天回购260万股,回购价格为9.73-9.75港元,共耗资约2533.4万港元

而且根据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6日,年内已有196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同比增长32%;回购总金额为608亿港元,同比大增135%,而较去年全年增加也已近60%

其中,腾讯控股和友邦保险年内回购金额居于港股市场前两位,均超过150亿港元,分别为191.6亿港元和168.37亿港元。汇丰控股、小米集团-W、长城汽车、长实集团、中国燃气、中国移动、太古股份公司A、药明生物年内回购金额分别位列三到八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购潮之后,机会大于风险

根据海通证券在今年4月份给出的研报分析,2005年以来,港股一共经历了五轮回购潮,这五轮回购潮的开始前提都是市场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达到较低水平,而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和估值进一步回落,回购的力度也持续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五轮回购潮之后,港股市场的表现如何呢?

直接上结论:回购潮之后港股往往企稳回升,中长期看回购潮结束后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均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1年后平均累计涨幅分别为19.0%和52.9%。

可以看到,回购潮之后,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恒生指数,我认为这跟恒生科技指数行业分布中成长属性板块偏多有关(互联网、软件、通信技术、半导体、医疗)。

如果看行业表现的话,我选取了四个回购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的行业(信息技术、可选消费、房地产、工业)。

此外,因为各行业回购情况不完全同步,我对四个行业分别划分了回购潮,标准为期间行业每月回购的公司数量超过2005年以来(截至2022/4/1)本行业的均值、持续时间在6个月左右及以上。

整体来看,回购潮后港股各行业均能企稳回升,信息技术板块(互联网+软件)在回购潮结束后的1个月内平均涨跌幅/相对恒指平均涨跌幅为1.6%/1.8%,3个月为21.5%/12.3%,半年后为38.1%/21.3%,1年后为70.3%/48.2%,表现最好,能够实现较高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信息技术行业相关个股中,以绝对龙头腾讯控股表现最为突出。

腾讯历史上三次重要的回购潮分别发生在2008年9月-2009年2月、2011年3月-2012年1月、2019年8月-2019年10月。

这三次回购潮期间,腾讯股价分别下跌31.9%、20.3%、0.4%,而在回购潮结束之后腾讯股价开始回升,而且回升力度都还不小,具体涨幅可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从目前来看,腾讯以及其他公司的回购是否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尚存疑问,但从估值角度来看,腾讯目前的估值已经接轨四年前,泡沫已经被挤掉了很多,而良好的现金流确定性和大量的回购将有望提升腾讯的每股可分配金额,带来更高的股息和分红,从长期角度来看,公司依旧具有身为国内互联网龙头的投资价值。

过往的5次回购潮之后,港股市场都走得不错,那么这一次的回购潮是不是也值得大家对港股市场多了一份期待呢?

部分素材来源:《海通证券:历次回购潮之后港股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