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两会,以及其他几年开一次的重要大会和其他特定的重要大会,会前、会中和会后,企业舆情会比平时少吗?(这里的企业特指民营企业)

很多企业公关认为是这样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有些情况,还是和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

确实这段时间,全网的舆情总量都不多。但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媒体的领导要求没那么多,所以很多记者趁机放羊了躺平了,而已。

真的不是要开大会了,民营企业的监督报道也没有媒体敢写了。

正相反,从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看,如果记者只跑社会新闻法治新闻,正好这段没选题,又“恰好”看到了一个企业端的新闻线索,那这个事儿被报道的概率反而比平时更大。

当年,一些有新闻追求的市场化主流媒体,在新闻不多、可选择余地小的时候,也往往会关注企业端的新闻线索,尤其是消费类纠纷和消费类案件这些和民生关系密切的内容。如今虽然媒体凋零了,但也不是所有有新闻追求的人都走光了。

而这段时间被报出来的监督报道,因为“稀缺”,反而会获得比它新闻价值本身更高的关注度。

前些天的海天酱油就是个例子。真不是多大的事儿,大家热议那么久,一是这家企业公关确实做的不太好,二正是应了上面说的原因。

如果仔细想想也能想到,如今每年央视315报出来的料儿都不过尔尔了,但315前夕其他媒体的猛料新闻,往往倒能提前给315掀起了消费维权小高潮,把某个企业枪挑马下。

所以,这段时间记者可以选择躺平,企业公关不但不能跟着躺平,相反必须比平时做得更好,才不至于突发意外,阴沟翻船。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一起互动交流!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